化工机械设备网

登录

朱森弟:中国制造必须实现四大转变

发布时间:2014-03-25
浏览次数:2695
  【中国化工机械设备网讯】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产业,也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业生产大国,但出口的却是一些低附加值的产品,行业竞争实力不强,国内制造企业经营承压,亟待改变现状。
  
  专家表示,对于装备制造业来说,人力正在超越原材料成为大的成本支出,如果不加快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走智能化发展道路,行业利润空间将被进一步压缩。
  
  装备制造现状
  
  2013年上半年,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2%,增速同比加快0.2个百分点,其中汽车、通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1.7%和9.2%,增速同比加快1.5个和1.2个百分点;专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2%,同比回落2.8个百分点。
  
  下半年,根据《中经装备制造业景气指数报告》统计数据:三季度,装备制造业市场需求乏力,销售、利润增速放缓,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的同比增速较二季度分别回落3.6个和6.7个百分点,产品价格温和下跌,产品出厂价格同比下跌1.4%,除专用设备制造业产品出厂价格同比涨幅有所扩大外,其余各行业产品出厂价格均不同程度下跌;四季度,市场需求回暖,销售、利润增速回升,产品出厂价格跌幅收窄,整体呈现企稳的态势。但在宏观经济放缓、竞争加剧、成本上升的背景下,装备制造业的经营受到了一定的压力。
  
  朱森弟:中国制造必须实现四大转变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朱森第提出,当前中国制造业必须实现四大转变: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由低成本竞争优势向质量效益竞争优势转变;由资源消耗大、污染物排放多制造向绿色制造转变;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在具体的转型升级路径上,他认为,中国装备制造业应以绿色制造、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融合制造、超常态制造为落脚点。如服务型制造,随着产品的生产变成大批量定制方式,产品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受到挤压,而服务的增值,在制造过程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逐渐形成制造与服务相融合的新的产业形态。服务型制造向客户提供的不仅仅是产品,还包括依托产品的服务,或整体解决方案,也包括围绕产品生产的各类服务。
  
  朱森第谈到,国外很多企业提供的产品服务增值在30%以上,有的甚至达到60%以上,超过产品本身的制造价值,这一点值得国内企业的学习。又如超常态制造,它包括巨系统制造—极大尺度、超重件和设备;微纳制造—微米和纳米量级的零件和系统制造,MEMS;超常环境制造—极高(低)温、极高压、强能场、强能束;超精密—精度优于亚微米级、粗超度优于几十纳米的超精密加工;超常成形工艺—无模、增量制造等。“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朱森第说,超常态制造就是装备制造行业的金刚钻,要慢慢发展这些高精尖的技术,让它们成为常态化制造。

上一篇:彭志深:20年密炼机探索之路

下一篇:周吉平:政策保障对巩固页岩气发展很重要

相关资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