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产业爆发性发展可期待 政策和资金不能少
- 2014-12-30 10:32:422059
储能产业
我国对储能的要求已经较为迫切
目前,我国对储能的要求已经较为迫切。以北京为例,峰谷差已经达到3倍以上,大量的发电装置实际是为高峰用电装备的,如果有足够的储能技术,将可以大大降低火电的装机容量。
在目前所使用的主流电能储存技术中,电池储能凭借较高的功率和能量密度、模块化部署能力、未来进一步降低成本的较大潜力,可适用的应用范围广,已逐渐成为主流的储能技术路线。
而在电池储能细分技术路线中,与锂电池已基本确立电动汽车领域的主流地位不同,新型铅酸电池(主要指铅碳电池)、锂电池、液流电池均有机会占据一席之地。尤其是铅碳电池,其设计寿命长达15年。
现阶段,哪些技术可以替代储能技术为储能发展铺路也引来诸多争论。因为即便有这些技术为储能“铺路”,储能产业自身发展仍面临诸多问题。
储能产业化待破局
储能在大规模商业推广上的停滞现状并非偶然,就其本身而言确实存在很多不足。其中,储能应用的投入和收益不平衡是阻碍其市场化的重要原因。
“为什么大家现在不愿意使用储能?因为还是太贵。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技术还有待突破、提率;二是规模化效应不明显,成本就很难降下来。”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朱丽告诉本刊记者。
从技术上说,储能还不十分成熟,其不安全性、不稳定性、污染性、自放电等问题,以及在电力系统中所需要的较长磨合期,都使一些企业望而却步。
“如果储能本身的技术性问题解决不了,商业推广就无从谈起,这是前提条件。”朱丽说。
中广核太阳能开发有限公司工程管理中心经理谢斌表示,企业在选择储能装置时看重性价比。“清洁能源的成本比较高且不稳定,如果储能装置的价格太高,那不用说*了,连成本都很难收回。”
而对于众多储能装置的生产者来说,成本过高并非他们所能控制。“前期研发、实验、后期投入生产的费用非常大,我们也不希望价格太高,因为影响销量,但是没有办法。”
业内共识是,虽然国家政策对储能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但储能不能始终依赖政府的照顾,终还需回归市场。如何找到一种合适的商业模式,使得储能能够吸引市场的*兴趣,是行业必须思考的问题。
张静举例说,拉闸限电对企业造成的损伤很大,特别是一些高精度生产的企业。如果有“清洁能源 储能”这样一个相对稳定的电源来辅助供电,企业是非常欢迎的,因为这样不仅能够提高生产效率,还能降低生产成本。
但是,诸多商业模式都还处于构想阶段,实质性项目少之又少。张静和石定寰都强调现阶段应加快推进储能商业化的示范项目。
“技术上与国外差距不大,但由于国外综合管理比我们强,就能更快地投入应用、产生效益、占领市场。”石定寰说。
储能产业的快速发展意见建议
国家相关部门应尽快提出储能产业具体支持政策,扶持储能产业发展。将大规模储能技术纳入到新能源发展战略中一并予以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制定适合我国储能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可参照太阳能和风能发电及新能源汽车已有产业政策,例如电价补贴、一次性投资补贴、优先并网接入及全额收购电力等;鼓励各省、区域根据自身可再生能源资源情况和电网建设情况,因地制宜的制定和实施推进大规模储能项目的地方扶持政策。
选择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尝试性给予示范电价或建设补贴支持储能项目建设,加快储能推广应用。针对我国风电资源集中,建设集中的特点,建议选择风电限功率、弃风严重的地区开展“区域性多能源储能示范工程”,实施储能规模达百兆瓦级、多种能源形式(传统发电、风电)综合利用、智能化能源调度和管理,以及信息化技术利用的区域能量互联网示范项目,为推广应用新型的能源利用方式提供建设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