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功兼修破解甲醇供过于求困局
- 2010-07-08 17:23:10718
受到反倾销延期影响,国外进口低价甲醇对国内市场的冲击还将继续,供过于求的局面短时间内难以得到有效改观。
近日,中国*发布公告,决定对原产于沙特阿拉伯、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新西兰的进口甲醇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期限延长6个月,截止日延迟到2010年12月24日。
在此之前,由于海外低成本甲醇大量涌入和甲醇市场价格下滑,国内甲醇行业明显受到较大冲击,一些企业亏损,行业开工率偏低。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的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甲醇消费量约为1661万吨,其中国内生产量约1133万吨,进口甲醇527.6万吨。其中中东地区的进口甲醇量巨大,仅沙特阿拉伯、伊朗、卡塔尔和阿曼四个国家出口到我国的甲醇就占到我国甲醇进口总量的64%。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分析师冯世良7月7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甲醇下游行业进入不景气周期,2010年国内甲醇需求量极有可能低于预期,整个行业面临着产能过剩、竞争白热化的局面。
事实上,除了制造甲醇的企业,部分生产联醇的化肥企业也受到冲击。
“由于气价上调,以天然气为原料的甲醇企业更加艰难。通过反倾销可提高市场份额和提振市场行情。”亚化咨询分析师表示,他认为此次反倾销调查的延期,体现了中国甲醇与相关产业的重要性与复杂性。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从2002年到2008年,进口甲醇所占比例从45%左右下降到了12%。由于海外廉价天然气制甲醇产能的释放,2009年1-5月我国进口甲醇量猛增,月平均接近60万吨。
但启动反倾销调查后,2009年6-12月甲醇进口量明显下降,月平均约34万吨。根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2009年全年甲醇进口量达到528万吨。
亚化咨询预计,*甲醇反倾销调查延期,将导致2010年海外甲醇进口量比2009年有所减少,全年的进口量可望保持在450万吨左右。
受到天然气价格调整影响,一些以天然气为主要原料的甲醇生产企业面临较大的成本压力,基本丧失与大型烟煤甲醇企业的竞争优势。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由于生产成本不断攀升,一大批气头甲醇企业或将被迫退出甲醇市场,国内甲醇市场的供应量将大幅减少。
但甲醇行业供过于求的现状并不能因此得到有效缓解。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有关部门启动反倾销调查之前,国内甲醇行业供过于求的现状就已经客观存在,特别是一些落后产能的存在,导致供过于求的局面进一步加剧。
“根据《石油和化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需要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开发新型甲醇下游产品,缓解产能过剩矛盾从而达到调整产业结构的目的。”亚化咨询的分析师认为,通过市场无形之手的调节,或许是一种选择。
此前有消息称,30万吨/年以下的能耗高、资源利用不充分、污染重的落后甲醇产能未来将会被强行淘汰。分析人士认为此举意味着将有1100万吨的甲醇产能在未来一段时间被强制淘汰。
尽管产能过剩已称定局,但国内企业上马甲醇装置的热情并没有因此降温。公开资料显示,到22010年底,国内原计划投产的甲醇在建项目共有25个,还有25个拟建或处于规划阶段的甲醇项目,如果这些都形成实际产能,将*增加甲醇的供给。
业内人士对此表示担忧,他们认为只要国内甲醇依然保持现有的扩张速度,即便淘汰掉一部分落后产能,供过于求的现状在短期内将很难得到有效改观。
“同时,神华包头、神华宁煤与大唐多伦三套煤制烯烃项目的大规模甲醇装置在下半年的陆续投产,加上正在运营的甲醇企业的产量,预计2010年中国的甲醇产量将超过1700吨。2010年中国甲醇表观消费量将达到2150万吨。”亚化咨询的人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