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对外依存度过高是福还是祸? 加快战略石油储备靠谱
- 2011-01-21 10:32:341295
编者按
2009年我国原油进口依存度突破公认的50%的警戒线。新数据显示,去年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再创新高。许多专家对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的持续攀升产生不安,认为这样会对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造成影响。原油对外依存度高低对一国经济发展到底意味着什么?而面对依存度高升又难以扭转的局势应该如何应对?本报记者走访了部分专家。
产能受限
需求增加扩大进口
*1月份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全年我国进口原油2.39亿吨,比上年增长17.5%。国内原油产量暂未有统计数据出炉,但据国家*去年10月底在第三季度能源经济形势发布会上预测的数字,去年全年原油产量可突破2亿吨。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逼近55%。专家介绍,按照通行观点,如果一国的石油进口依存度达到或者超过50%,说明该国已进入了能源预警期。2009年我国生产原油1.89亿吨,净进口原油却达到1.99亿吨,原油进口依存度首超50%的警戒线。
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是在1993年,以后净进口量逐年增多。1997年,我国更是成为了原油的净进口国。据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介绍,2005至2008年国内原油产量基本维持在1.8亿-1.9亿吨的水平,表明现阶段国内原油的自给能力已经到了一个瓶颈阶段。而原油进口量却呈跳跃式发展,从2003年开始,年均以近3000万吨的量增长。据能源署(IEA)的预测,中国石油需求增速未来若保持不变,石油进口依存度升至80%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GDP美日中三国近年石油净进口量虽都呈上升态势,但中国增加幅度大,1993至2008年,中国石油净进口量增加了16倍,远超美国的83%和日本的8%。相关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原油消费行业分布情况中,工业占主要份额,占到41%,交通运输业占到33%。这都表明,除了有限的自给能力,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是推动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攀升的另一个因素。有专家表示,由于石油资源的稀缺性,原油生产成本的大幅提升不会抑制原油需求,相反原油需求对其价格敏感性实际上在降低。比较数据可发现,交通运输业的需求在世界原油总消费中的比重上升,而其需求刚性较大。明显的例子就是汽车销售行业,尽管国内汽油价格一涨再涨,我国汽车的销量却是节节高升,2010年更是突破1800万辆。2011年的车市,据业内人士分析,仍会继续火爆,销量增速将在10%以上,预计将在2000余万辆。
扩大进口有助于
工业体系均衡发展
发展的需要让我国原油进口依存度的持续提升成为必然趋势。中海油能源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员陈卫东向本报记者表示,要接受原油对外依存度高升这个现实。何谓能源安全?他说,多数人还认为要保障能源安全必须扩大再生产能力建设,即要“独立自主”。陈卫东告诉本报记者,二十世纪90年代初以前,我国还是石油净出口国。文革结束后,华国锋主持经济工作,曾提出要建设十个大庆,希望通过出口原油创汇,这被后人称作“洋跃进”的行为终没能成为现实。陈卫东感到欣慰:“幸好后来没有找出十个大庆,这样我国工业经济才得以平衡发展的。”在他看来,原油净出口减少,净进口增加并非坏事。
林伯强也表示了类似的看法,他指出,作为石化企业原料的原油进口比例增加,意味着现在中国石油石化工业在快速发展,企业原油加工炼制能力在不断增强,并且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成品油进口的数量虽然不断增加,但进口比例呈下降趋势就是好的例证。而上世纪80年代,我国是出口原油多,进口原油少;进口成品油多,出口成品油少的局面。原油是初级产品,未经加工就直接出口,经济效益比较差,大大降低了原油应有的创汇能力,不利于提高石油工业的整体效益。陈卫东提醒记者,我国邻邦就有活生生的教训,俄罗斯拥有良好的资源禀赋,*依靠卖资源*。直到近,俄总统梅德韦杰夫终于发现这种畸形发展的弊端,试图转变俄罗斯能源依赖型生产模式,但资源的*丰富助长了惰性,求变的动力大打折扣。
转变原油储备方式
规避进口依存度风险
中经网数据显示,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2008年石油的消费比重为19%,传统发达国家一般都在40%左右。但专家普遍表示,石油对中国经济贡献率的递增速度仍远远大于煤炭。而这正是时下流行的原油对外依存威胁论的起因。
林伯强就表示,中国石油进口的一大特点是进口来源非常集中,主要来自中东和非洲。2008年从这两地进口原油1.46亿吨,约占进口总量的74.2%。中东、非洲一旦发生战乱,原油供给链中断,无疑将给我国的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这一幕并非天方夜谭,美、日、欧等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对上世纪70年代爆发的石油危机引发的巨大恐慌到现在仍记忆犹新。不少专家表示,保障国内供应的首要途径是加大“海外找油”的力度,拿到更多的份额油。然而这一建议现在看来似乎不再稳妥了,原因有二:其一是原油生产国存在战乱或政策变动的风险,后面一种风险主要指资产国有化,即便拿到了油田分成合同,也不能保证生产;其二就是目前油气市场很难再拿到油田分成合同,多数合作已经开始转化成油田服务合同。
然而上述风险并不足以成为质疑原油进口依存度过高的理由。林伯强和陈卫东均表示,相比份额油,还存在其他石油储备方式。林伯强举例说,中俄达成的贷款换石油协议就是一招,中方向俄方提供250亿美元贷款,换取俄方二十年总额达3亿吨的原油供应,3亿吨原油相当于中国一年的石油消费量。在这项合作中,中国并不是在原油来源地投资或参股油田项目,而是签订了贸易合同,林伯强将其形象地称为“合同储备”。陈卫东强调,采取贸易形式的合同一旦合作生变可以成为打官司的依据。这无疑比份额油来得靠谱。
加快战略石油储备靠谱
发达国家比我国更早经历原油进口依存度快速攀升的阶段。早在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爆发时,时任美国总统的艾森豪威尔就意识到降低原油进口依存度的重要性。然而五十多年过去了,美国依旧没有做到这一点,目前原油对外依存度超过60%。与我国同属亚洲的日韩两国原油对外依存度更高,但这些国家的发展没有因此受阻,相反经济实现了非常大的增长。专家表示,这首先得益于完备的战略石油储备体系。1973年的石油危机使西方发达国家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痛定思变,正是在这之后,美、日、法、德等国纷纷开始建设战略石油储备。按照经合组织的规定,该组织成员国必须具备至少满足其90天石油消费的储备。以美、日、法、德为例,除了核电比重巨大的法国储备天数略多于90天,其余三国都远在标准之上,日本战略石油储备天数更是高达169天。
我国石油储备建设相对滞后,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据了解,2009年我国战略石油储备仅满足12天的用量。其实,我国从1993年变成石油净进口国之后就开始酝酿开展石油储备工作,但直到2004年才正式得到批复。2002年我国开始实施批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工程,基地分别在镇海、舟山、大连、黄岛。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战略石油储备基地总共规划了三期,其储量安排大致是:期1200万吨,第二、三期均为2800万吨。在近期举行的2011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国要加强能源战略储备,全面推进国家石油储备二期项目建设,做好三期工程前期工作。
去年我国进口原油2.39亿吨,共花费超过1351亿美元,接近1万亿人民币,比上年增长51.4%。原油进口依存度增高带来的直观影响是,进口费用增多。对此专家表达了两点意见:首先,储备原油的融资手段多种多样。截至2009年底中国外汇储备接近24000亿美元,既然部分进口原油的目的是用做战略储备,那么与其用我国庞大的外汇储备投资美国国债或者干脆什么都不做,不如建立外汇储备购买石油储备的转换机制。林伯强介绍,在建立战略石油储备的资金来源上,美国依靠*,日本依靠收取石油税,我国不妨动用外汇。其次,现货进口石油仍是我国目前石油进口的重要模式,陈卫东告诉本报记者,石油的金融属性主要通过石油期货来体现。按照惯例,期货是石油定价的重要指标,目前的趋势是现货价格跟着期货走。据他介绍,我国进口石油贸易除了现货和*合同,基本不涉及期货以及低买存储等交易方式。不参与市场的期货贸易,就不可能掌握定价权。恢复国内原油、成品油的期货市场,努力将我国市场的原油、成品油交易价格作为亚洲市场价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积极参与世界石油交易价格的形式就成了不少专家的心声。
来源:《中国能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