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本地震看新兴市场的新不确定因素
- 2011-03-19 17:11:221276
有新加坡经济分析师表示,短期来看,这次地震可能会使日本全国GDP降低1%,其重建工作或许需要12个月;更有一些分析家乐观地引用“破窗效应”预测灾后重建将如何拉动日本经济。
问题是,“破窗效应”即使成立,其所带来流量增长也未必能完全补偿日本财富存量的损失。更何况日本重建必将显著加重财政负担,而日本财政无论是赤字占GDP比重还是公债余额占GDP的比例,都已是发达国家之,重建的“破窗效应”纵使能够带来GDP数字一时的好看,又将给日本财政和经济前景带来怎样的新压力?面对日本早已是天文数字的赤字和公债数字,看来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想象力和承受力。
即使不考虑赤字、公债之类似乎可以推卸给后人的负担,这场地震对日本经济的冲击恐怕也不止是GDP减少1%,全部完成重建工作、完全恢复正常生产可能要超过12个月。服务业部门恢复会快一些,但制造业部门恢复需要的周期会长一些,因为现代大生产大厂房建设、设备重新安装调试,其周期很多都超过12个月,甚至要历时两年以上。
更重要的是,这场地震是对日本社会动员能力的一次严峻考验,而萎靡不振多年的日本政府和社会能否经受住这场考验,重新振作,尚在未定之天。
除了打乱产业链之外,日本大地震还给大宗商品市场和通货膨胀形势投下了巨大的不确定性。
从当前来看,日本地震对大宗商品行情和通胀压力无异于当头一瓢冷水。因为日本这样一个工业大国大面积停产,意味着对能源、矿产等需求一时锐减,据估计仅日本钢铁企业停产就将导致海运铁矿石需求减少2200万吨。
正因如此,日本地震后,本因中东动荡特别是利比亚局势而猛涨的油价顿时下挫,铁矿石三巨头尚未来得及为铁矿石价格创下200美元/吨历史新高而庆幸,现货市场铁矿石价格就在短短两个交易日里下跌到了170美元/吨的水平,即使市场普遍预期日本灾后重建将创造大量钢铁需求,投资者和交易商对铁矿石价格的信心也未能完全恢复。
从这一点来看,从中国到印度,正在与通货膨胀压力奋力苦斗且备受两难处境煎熬的热门新兴市场似乎要稍微松一口气;然而,短期的影响与中期影响的方向完全有可能背道而驰,无论是地震后的日元还是大宗商品市场,都是如此。
对于海外资产较少的国家而言,这样大的地震、实际生产能力和财富如此巨大的损毁,对其本币价值都是实实在在的巨大利空;但对于日本这样海外资产巨大,特别是保险公司海外投资众多的国家而言,地震在短期内竟然表现为日元利好,因为市场参与者普遍预期日本保险公司将纷纷套现海外资产买入日元,以备震灾赔付之需。
但这一轮浪潮过后,地震对日本经济根基的损害终将体现在日元汇率上。随着震后重建展开,某些大宗商品市场也有可能表现出同样的“先抑后扬”行情。特别是油价,假如核电站事故引发的反核浪潮足够强大,以至于各国核电发展计划普遍停顿,那么这将对油价产生强有力的推动。
更值得新兴市场关注的,是日本*大规模救市注资行动所带来的潜在通胀压力。在金融危机高峰期,各国高强度的反危机措施埋下了2010年以来通胀和新兴市场资产泡沫的祸根;那么,日本银行的救急之举,又会对通胀压力带来什么后果呢?别忘了,日本多年来一直是*金融市场的主要资本输出国,日本大规模注资必然溢出到其他国家,只不过是迟早和程度问题而已。
当然,对苦于铁矿石巨头垄断暴利的中国而言,尽管地震对许多大宗商品行情会产生“先抑后扬”作用,但地震仍有可能提供削弱铁矿石巨头垄断地位的契机。毕竟三大铁矿石巨头的生意早已纯属暴利,力拓和必和必拓两家公司铁矿石生产成本每吨不足40美元,而他们向中国厂商索取的价格却高达145~180美元/吨。在多年持续涨价背景下,从三大铁矿石巨头到其他投资者纷纷加大投资增产,铁矿石产能激增,价格调整不可避免。那么大地震是否会成为铁矿石价格崩盘的转折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