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机械设备网

登录

中国制造业如何实现突围

2012-09-14 10:30:23443
来源:东方网
 
        “中国制造”是一个神奇的词,对于世界,他无处不在。有调查显示,在外国“中国制造”大多意味着质量低劣,价格便宜,没有安全保证,也有部分外国人认为它是神奇的代名词。而在国内,它相较于其他不出口的产品更为昂贵。但是不管从哪个方面来时,它目前为止还是完全不能被取代的。但面对着经济的衰败,它当何去何从?

  作为中国重要支柱产业的制造业面临出口减少和转型压力,内外交困。而美国推出的“制造业回流”政策,导致卡特彼勒、GE等制造业巨头部分产品撤离中国,中国制造业是否到了“边沿化”“空心化”的危险境地?中国制造遍天下的同时,危机和突破成为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转型和升级是否能够拯救中国制造业……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危机自爆发以来,就一直没有走出低谷,尽管期间有许多利好的消息不断传出,世界经济也曾经多次试图反弹,但终还是因为后劲不足,而无力回天。

  今天,中国作为经济一支重要的新生力量,也不得不放缓了前进的步伐。二季度,中国经济增速回落到7.5%,三季度的形势也不容乐观,可能继续保持在7.5%左右,全年能否保八还是一个未知数。

  当前,中国制造业遭遇的困难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欧美经济下滑,经济增长乏力,加之欧美制造业重回,中国制造业出口形势十分严峻。预计今年外贸增长约10%左右,而去年的这一数字是22.5%;2011年中国出口总额占出口总额比重的10.4%,排名世界。今年由于经济萎缩,整体外贸形势不容乐观,预计中国依然能够稳占这一格局。

  第二是人民币升值,宏观经济调控,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增加,导致中国制造业成本不断叠加,部分企业陷入亏损或倒闭。

  第三是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走到尽头,产业结构调整需要更多的制造业企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增加新的投入。

  今年中国制造业的内部环境并不比往年差,“十二五”规划的许多细则陆续出台,本应带来中国经济的新一轮上升,但是在外部环境持续恶化的背景下,这一系列利好政策并没有激起大的浪花。前几年,中国制造业也面临许多困难,主要还是基于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下,淘汰落后产能和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出口形势基本上并不像今年这样突然和集中。而欧美推出的“外资企业回流”政策,也在信心上让一些企业加大了恐惧感。

  今年,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外资企业的撤离。很多人问是中国投资环境恶化造成的,还是中国劳动力成本上涨过快才向其他国家转移?或者还有做空“中国制造业”的阴谋……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欧美国家重新认识到实体经济的重要作用,相继提出“重回制造业时代”的口号,主要是基于欧美国家制造业在国内的比重大幅下降,大批制造业企业把工厂和研发基地纷纷建在海外,导致大量产业工人失去工作,与制造业相配套产业的业务量也大幅减少,“制造业空心化”趋势明显。

  2011年6月,美国正式启动“*制造伙伴计划”,同年12月12日,白宫宣布成立制造业政策办公室,旨在协调各政府部门之间的制造业产业政策制定和执行,并推动美国制造业复苏和出口。美国制造业雇员从1979年高峰的1960万人一路下跌,目前就业人数也只有1200万左右。就业作为西方衡量经济景气指数为重要的一个指标,如何通过“制造业回流”,解决大量劳动力就业是非常重要的考量,其次是增加财政税收。

  西方国家经济不景气,转而高度重视制造业的发展,不仅仅为了选票,更为重要的还是自身国家利益的需要,过去的“去工业化”看来是个失败的决策。要想减少失业率,增加税收,稳定经济,增强核心竞争力,还是离不开制造业。

  对于外资企业纷纷撤离中国的说法,其实并不准确。当前还只是个例,并不是普遍现象,将来也不会大范围发生。主要存在三种情况:一是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在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后,利润摊薄,转向越南、马来西亚、印尼等劳动力成本更为低的国家,如:耐克鞋已经陆续将晋江等地的三家工厂迁出中国。阿迪达斯年内将关闭位于苏州的直属工厂,而迁往缅甸。

  目前来看,东南亚国家的劳工成本仅仅相当于今天中国工人收入的五分之一左右。而中国的劳工成本又是欧美的十分之一左右。

  第二种情况则是美国为了实施“重回制造业时代”,在税收、外贸以及投资等政策方面向制造业倾斜,吸引大企业回流,某种时候也是政治的需要。首先是税收优惠。其次是扩大出口,美国进出口银行启动了为规模较小的出口企业提供信贷扶持的政策;第三是增加投入,政府拨款10亿美元设立全美制造业创新网络,加强高等工科类院校和制造企业之间的产学研有机结合。美国政府2013 财年预算方案加大了对制造业研发和贸易促进机构的拨款力度。目前,福特汽车公司把1.2万个工作岗位从墨西哥和中国迁回美国;星巴克也把它的陶瓷杯制造,从中国撤回美国中西部。佳顿、卡特彼勒等企业纷纷将部分产品从中国多家代工工厂撤回本土生产。

  综合来看,回流的企业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低技术、低科技含量的企业,在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后,无法在中国继续生存,不得不向东盟等劳动成本更为低廉的地区转移,如鞋类、塑料制品、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第二种情况则是具有较强科技含量,但是在中国同行日益强大的情况下,竞争力显著下降,在美国激励政策的作用下,特别是在这些大企业后面所支持的政党的执政需求下,不得不回流美国,如卡特彼勒、GE等企业。

  外资企业的个别撤离并不表明中国的投资环境开始恶化,我们不可避免是,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中国市场经济的逐步成熟,在中国市场的竞争也日趋白热化,过去在中国很容易挣钱的方式将遭遇挑战。

  经济格局和政治格局总是相伴在一起的,互相影响、互相制约。欧美经济的衰落注定世界经济格局和政治格局将会发生新的变化,传统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面临的危机,那就是如何来稳固自身地位,如何来迎接新的挑战。结构性矛盾和问题都是*积累下来的,当然,这种自然更替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过程。

  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不仅拖累了经济陷入衰退,也使美国自身的经济遭受重创,当然,美国具有的人才和创新氛围,相信美国的衰退是相比较过去而言,经济的增速放缓,地位不可避免地相应下降。而美国民主制度的博弈,也会对美国经济造成重大打击,凡是执政党主张的政策,在野党就一律反对的做法,形成了公然的对抗和严重的资源浪费与内斗,将严重削弱行政效率。

  欧洲债务危机的爆发,将欧洲经济拖入谷底,暴露出欧洲经济的结构性矛盾已经非常突出。现在,欧洲产业在面对市场不景气,金融环境恶化的现实状况下,不得不加速向新兴经济体转移,将导致欧洲产业空心化,因此,欧洲将*陷入衰退。

  由于欧盟内部27个成员国之间巨大的差异,欧盟还在不断东扩,糟糕的经济将迫使欧盟在不久的将来可能面临解体的风险。由于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带动了经济异军突起,巨大的市场吸引了产业继续向中国等新兴经济体转移。逐利是任何企业的本质,我们不可避免地看到任何跨国公司将逐渐集中在购买力强盛的地方。新一轮产业转移将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核心是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和巨大的市场空间。而新一轮产业转移,将迫使跨国公司拿出有更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否则将缺乏竞争优势。

  中国制造业今天面临的困难和压力,表面上看是外部环境的恶化造成的,其实,实质上是中国制造业自身实力的不足,只是在外部环境的推动下,提早暴露而已。

  中国的工业化起步较晚,发展速度很快,但是很多基础性的东西还需要补上。尤其是支撑制造业快速发展的性、性的创新人才还十分欠缺,我们的创新氛围还有待提高,我们还没有掌握过多的行业规则制定权,我们还需要继续补课。

  当前,纷繁复杂的形势下,中国制造业唯有扎实推进“科技创新战略”,进一步夯实我们的基础,从根本上改变粗放式的发展模式,才有利于提高我们工业化的质量和水平。

  现在,很多专家都在讨论“第三次工业革命”,甚至有美国学者指出,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中国将掉队,欧美将重新主导经济发展。而他的理由则是,欧洲和美国十分重视绿色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研发和运用,而中国在这个方面重视不够,投入不足,中国制造业严重依赖传统能源。第三次工业革命将是一次彻底的能源革命。

  对于这样的观点,我们认为大体是正确的,首先中国的发展方式需要彻底的变革,这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也需要一定的时间过渡,今天中国制造业的内外交困无疑就是阵痛期的体现;其次,中国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已经到了非常严峻的地步,能效仅仅相当于美国的十分之一。而核心则是中国的技术还相对落后,核心技术受制于人。

  那么,中国制造业出路何在?如何才能走出困境?一是要坚持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大力推动自主创新,扶持中国制造业进一步转变观念,构建可持续的绿色工业体系;二是继续坚持改革开放,推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行投融资制度改革,与接轨,构建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商业环境,吸引的优势企业向中国转移;第三是进一步扩大内需,减少和避免过度依赖出口。

  

上一篇:工业包装巨头布点江苏江阴

下一篇:澳储行预计中国住宅建设钢材需求量将上升

相关资讯:

分享到: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