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报解读:中国品牌欲改变“廉价”形象
- 2012-09-17 10:37:50399
澳报称,参观海尔集团位于中国东部城市青岛的工厂起初是一种令人畏惧的经历。在一个又一个大型车间内,成千上万名年轻工人身穿整洁的工作服,在生产冰箱、空调、洗衣机和其他家电的流水线上忙碌着。
据澳大利亚《悉尼晨报》报道,现年63岁的张瑞敏将一个濒临倒闭的地方冰箱厂变成了年销售额230亿美元的世界大家电制造商之一。海尔在中国已经做大,在发展中国家的很多地区同样如此,但在成熟的消费市场尚未取得成功。
该报援引美国《商业周刊》的报道说,在美国,海尔仍主要向汽车旅馆和大学宿舍销售迷你冰箱等产品。这说明了一个日益明显的缺陷:缺少品牌。日本和韩国在本国现代工业起飞的数十年内培育了众多*:索尼、松下、丰田、本田、现代和三星等。
报道称,中国产品往往只对不重视品牌和可靠性的低端市场具有吸引力。8月,因为发动机和排气系统垫片中含有石棉,2.5万辆长城和奇瑞汽车在澳大利亚被召回。在汽车行业,在中外合资企业作为技术转让战略的一部分已经存在30多年的情况下,完全自主品牌汽车的市场份额在过去两年内已降至大约27%。
尽管存在国家安全方面的争议,但两家电信设备企业华为公司和中兴公司在移动电话和数据网络市场中已取得长足进步。建筑机械制造商三一重工和客车制造商宇通公司也在向外扩张市场。然而,这些是商用设备,不是消费品。中国的国有企业或国家控股企业这一模式在基础材料和能源行业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是有效的,至于在商店中销售的商品,似乎没那么成功。
报道指出,当中国的消费品生产企业将目光投向竞争激烈的国外市场时,它们意识到,较高的价格和利润取决于品牌赞誉度。因此,它们纷纷入股或买下。中国公司投资各行各业,从瑞典的沃尔沃汽车到萨维尔街的服装品牌吉凡克斯和早餐食品品牌瑞士维多麦。还有一些公司则聘请外国品牌的设计师。
购买外国品牌只是开端。中国电脑企业联想2005年购买了IBM的Thinkpad个人电脑业务部门,并在中端市场中业绩良好,在销量仅次于惠普,*二。而现在,联想投入巨资设计性能更优异的笔记本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