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制造业回流不可怕,但机械行业要保持警惕
- 2012-09-18 10:47:35416
对于这一现象,国人为关心的显然是回流对中国制造业会带来多大的影响。在7月23日*举行的“2012上半年机械工业经济运行形势新闻发布会”上,常务副会长蔡惟慈回答记者的有关提问时说:“回流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是存在的,但是在机械行业,并没有形成多么可怕的趋势,只是需要引起我们的警惕。”
回流并不可怕
蔡惟慈认为,即便北美制造业回流到本土,在中低端产业上也很难寻找到优势,对中国相关产业不太可能形成较大的冲击,因为美国本土劳动力成本很高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此前也有专家学着提出,尽管这些年来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但中美劳动力成本差距依然很大,美国的劳动力成本大约是中国的六倍,这是一个巨大的鸿沟。
所以,美国的“再工业化”不是重复原来结构上的工业化,一定会把装备制造业或者*制造业作为它的追求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讲,回流对于我国承接产业转移、发展装备制造业,恐怕是一个不太好的消息。蔡惟慈表示:“中国把发展装备制造业作为‘十二五’的一个战略方向,而美国也有类似的举动,正可谓‘英雄所见略同’。这说明我们的选择是对的,符合上的产业发展潮流;但是,对于未来将会面对的困难,看起来我们需要比以前估计得更充分一些。”
尽管如此,蔡惟慈仍坚定地认为,“中国机械制造业前进的步伐谁也挡不住”。在他看来,以中国这样的大国,只要认清发展装备制造业、*制造业的方向,解决中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问题,多从产业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和创新能力提高上着手,任何力量都无法阻碍其发展壮大。蔡惟慈表示:“中国机械行业既要重视美国等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重新确立*制造业垄断地位所带来的挑战,同时也要更加注重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坚定不移地推行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方略。”
更应关注家门口的挑战
蔡惟慈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和你们所说的回流相比,我觉得更应该得到关注的,是外资在华产能对我国发展自主装备制造业产生的影响,这种挑战比回流更加现实。”
近几年,跟饱受金融危机、债务危机摧残的欧美经济相比,中国经济增长的态势明显更加稳健,很多外资企业都对中国市场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比如,卡特彼勒今年不仅扩充了美国工厂,在中国更是接二连三地扩大产能。而且,不光是工程机械行业,其它机械工业分行业也存在这方面的情况。今年在汽车行业,很多品牌车企都调高了在华销售目标,因此上半年经常有各种汽车降价优惠促销的消息传出,对我国自主汽车产业形成了较大的市场压力。
蔡惟慈呼吁有关单位和部门,要密切关注外资在华的两种动向。一种动向,是我们在某个方面取得了自主创新的突破,外资就在这个领域里由过去对我们“敲竹杠”,演变成价格跳水、跟我们抢订单。另一种动向,是外资看到我们的装备在哪方面需求旺盛,它就到国内建立相应的独资或者控股企业,迅速占据市场。
从市场和商业的角度看,外资企业的这些做法都无可厚非,我国政府也承诺给所有在华外资企业以平等的企业公民待遇。
但是,对于我国要发展装备制造业的战略意图而言,在起点低、底子薄的现实情况下,困难本来就比较多,同时国内一些地方在吸引外资上一定程度地存在盲目情形,有些地方为了吸引外资更是开出了颇具诱惑、显失公平的条件,给自主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增添了阻力。蔡惟慈表示:“希望能够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对地方政府吸引外资的行为加强协调,不要因为一些局部利益而破坏我们机械工业全局向升级的步伐。”
须防流向其它发展中国家
在此次会议上,对于北美制造业回流的问题,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还补充了一句:“不怕回流到美国、欧洲,就怕流向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
事实上,近几年已经有不少国内外制造企业的生产基地从沿海地区转向西部,甚至是东南亚地区。尤其是越南和孟加拉国,越来越受到欧美客商青睐,大原因在于这些国家支付给工人的薪资水平远低于中国。阿迪达斯CEO赫伯特·海纳曾在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时表示,由于中国政府制定的工资标准逐渐变得过高,阿迪达斯公司希望部分地撤出中国,转移至劳动力更便宜的地区,而像老挝、柬埔寨、越南这样的国家被阿迪达斯公司认为是更好的市场。
类似的情形,在纺织、服装、鞋业等传统制造业领域或许表现得更为明显,但在机械工业领域也存在这样的倾向,比如说一些机械通用零部件、铸件等。不久前,铸造行业一位*专家告诉记者,在灰铸铁方面,国内企业的竞争力已经比不上印度。
中国现在是第二出口大国,过几年有可能成为出口大国,其中机械工业产品可以说是“占头功”,但是大部分出口产品都处于中低端水平。如果越来越多的机械企业流向其它发展中国家,对于我国机械工业出口以及整体的长远发展,都会形成较大影响。
对于这种情况,国内机械企业应当更加注重加强自主创新、进军产业、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进而不断提高企业自身乃至整个中国机械行业的综合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