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机械蜕变与再造期,微利之下的生存法则
- 2012-10-10 14:36:55555
8月份,我国制造业PMI为49.2%,比7月回落0.9个百分点,是自2011年以来,月度PMI第二次跌破荣枯线。在我国宏观经济依然面临较大下行压力,经济增长缓中趋稳的基础还不够稳固,生产成本增加、去库存压力不减的情形下,加之西方国家重振制造业以及新兴市场崛起的论调甚嚣尘,不少人对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前景感到担忧。
然而行业内人士认为,我国工程机械市场发展仍有空间。机械巨头卡特彼勒就非常看好中国,并积极在中国建造工厂。该公司认为,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决定了到2025年,中国依然需要建设更多的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有关机构预测,到“十二五”期末,我国工程机械行业销售规模将达到9000亿元人民币,年平均增长率约为17%。相较于过去5年27.5%的平均增速而言,未来行业增速虽然逐步回落,但行业总体规模将不断扩大,进入中*的稳健增长阶段。
在此期间,中国工程机械的企业家们对于未来经济形势表现也不麻痹、不惊慌的心态,更加坚定了对行业未来的良好预期。但不能回避的是,目前经济及市场环境压力依然,产能过剩下的去库存问题,人力、物力成本增加、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及国内外竞争加剧等因素,都促使工程机械行业加速转型升级进程,许多企业纷纷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力争在当前不利形势下有所作为,积极主动地应对挑战。整个行业开始经历脱胎换骨式的蜕变与再造,微利经营则成为工程机械行业产业升级过程中必然和必须承受的“阵痛”。
企业能否在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发展战略创新等领域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成为其能否顺利应对外部形势,通过微利经营期生存考验至关重要的因素。
产能过剩 去库存是步
有数据显示,2002年以来的8年时间里,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销售规模增长了近4倍——从2002年的773亿元到2009年的3100亿,年均增长率约为24.4%。其中,2003年同比增长率高达38%,2007年同比增长37.2%。
*执行副会长蔡惟慈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一方面,国家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拉动了机械工业市场需求回升。另一方面,与装备制造业、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相关扶持政策的陆续出台,也使机械工业明显受惠。”此外,外资厂商的加入更加剧了机械制造行业的市场竞争。记者辗转致电上海工业园区某企业负责人,均称工程机械产品几乎呈不*的“微利时代”。
按照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秘书长苏子孟的说法,装载机行业目前的总体状况已经变为:新进入门槛较低、替代威胁增加、顾客议价能力增强、核心部件供应商议价能力较高、内部竞争白热化,这是整个工程机械行业的缩影。
如果工程机械行业产能过度扩张的势头持续增长,的矛盾不解决,那么终工程机械企业将尝到盲目投资的苦果。近几年房地产市场的火爆也带动了工程机械业的发展。”张政(化名)作为某工程机械制造企业的代表,前来参加第十三届科博会中国制造业信息化高峰论坛时向记者表示。“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如果工程机械行业产能过度扩张的势头持续增长,产品供过于求的矛盾不解决,那么终工程机械企业将尝到盲目投资的苦果。”张政说。
按照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秘书长苏子孟的说法,装载机行业目前的总体状况已经变为:新进入门槛较低、替代威胁增加、顾客议价能力增强、核心部件供应商议价能力较高、内部竞争白热化,这是整个工程机械行业的缩影。
广西柳工集团董事长王晓华先认为:目前企业的生产产能都是过剩的,要改变这些情况并不是特别困难。但是产品做不做的好,产品有没有竞争力,却是短期内难实现的事情。目前行业内竞争比较激烈,我认为企业间应该减少内耗,避免价格战,要将注意力放到提高产品质量和产品性能上来。
加快转型升级 打破技术壁垒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的报告在谈及行业挑战时,首先讲到的就是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同质化严重,突出表现是各自主要开发该企业没有的产品:装载机制造商开发挖掘机,挖掘机制造商开发压路机,而不是在现有产品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在建筑工地一片欣欣向荣之时,混凝土机械曾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很多搅拌站实际产量不到设计产量的50%。尽管达产率不高,行业低门槛准入和发展前景仍然不断吸引投资者。
2008年底以来,除了下游产业的扩张,装备制造业也列入行业振兴规划。龙国键说,当时曾希望由行业协会和主管部门牵头进行研发、给予资金支持,解决一部分配套零件问题。
目前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大约有70%的利润被进口零部件“吃掉”。比如20吨以上挖掘机使用的液压件,一直被日本川崎一家企业掌握。
国内零部件生产商以中小企业为主,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集团。
作为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龙国键一直在全国两会提案解决企业创新问题。特别是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过渡之后,“重要的是要将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但要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我认为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事实上,自1985年中国提出科研体制改革以来,如何让技术人员成功从院所走进企业,一直是个难题,“国内企业因为待遇不高,留不住技术人员,技术人员宁愿去外资企业、研究院等事业单位或者考取公务员。”龙国键说。
如何创造更好的环境,促进企业创新以及科研院所转轨成为企业,则需要来自更高层面的推动力。
有关专家表示,当前世界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调整周期。短期内,工业企业应把握好两个市场,坚持把国内的需求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从中*看,工业企业应加快转型步伐,努力提升自身的实力,抓住时机进一步加大技术改造的力度,加快打造核心竞争力,更加关注产品的质量,更加注意培育,在市场上寻找新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