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机械设备网

登录

我国机床行业转型两条腿走路

2012-10-16 09:18:29451
来源:互联网

  今年在制造行业有一个共识,那就是:中国经济的高红利时代已经开始过去,2012年中国经济转型的重点在于制造业的转型。

  机床行业作为机械行业的工作母机,转型升级的紧迫性更为明显。一个现状是,虽然中国拥有世界上数量多的机床制造厂家,但缺少着名的跨国机床集团和的“精、特、专”小巨人企业。*以来,中国经济建设、重点工程所需的床主要依赖进口,国产中档数控系统市场国内占有率只有5%,而床所需的数控系统95%来自境外,功能部件国内市场占有率仅为30%。

  有分析认为,中国数控金切机床市场上高、中、低档机床消费比重有如下特点:在消费量上约为5:5:4.5,在消费额上约为15:7:15。因此国内对高中档机床的需求无论在消费量还是消费额上都超过了低档机床。

  相应的,国产机床产品调整步伐仍不够快速和及时,国产机床产品构成大多以低档为主,中低档机床占据我国机床产量的一半以上。金模网CEO罗百辉认为,中国机床工具产品进口额居高不下,一方面是因为国家经济结构加速转型升级,国内市场对机床工具产品的需求水平快速提升;另一方面是因为机床工具行业技术创新和产品结构的调整还不能跟上市场需求水平升级的步伐,国产中机床工具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亟待提升。目前,国内机床制造企业总体上是大而不强,而功能部件和数控系统企业则是既不大也不强。因此,为推进"由大变强"目标的逐步实现,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在制定行业发展规划时,经过内部细致的与讨论,初步提出了三个标志性目标:
        ,在向行业主要服务领域重点企业主导产品的典型零件加工装备上有突破性进展。

  第二,国产数控机床特别是中数控机床在国内市场占有率明显提高,国内中数控机床应用数控系统和主要功能部件国产化率明显提高。第三,少数几种或更多机床工具产品成为,少数几家或更多企业成为世界强势企业。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持续投入,且力度加大,每年重大专项将带动资金投入100亿以上。金模网CEO罗百辉认为,在经济的发展、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上下游产业振兴等背景下,我国数控机床行业的旺盛需求仍将保持高速增长,尤其是数控机床将迎来更大的市场空间,未来3-5年,我国数控机床行业市场增长率将达到12%左右。这必将带动我国国产数控机床及其数控系统和相关功能部件的市场发展,也无疑为国内数控系统生产厂商不断发展自己的技术,扩大市场提供了极好的机遇。

  展望“十二五”,我国数控机床的发展将努力解决主机大而不强、数控系统和功能部件发展滞后、数控机床关键技术差距大、产品质量稳定性不高、行业整体经济效益差等问题,将培育核心竞争力、自主创新、量化融合以及品牌建设等方面提升到战略高度,实现工业总产值8000亿元的目标,并力争通过10-15年的时间,实现由机床工具生产大国向机床工具强国转变,实现国产中数控机床在国内市场占有主导地位等一系列中*目标。

  西安航空动力公司总工艺师陈贵林曾指出,目前机床设计及创新能力不能满足航空制造业的需求,使得用户不得不寻求国外制造商,如整体叶盘加工、叶片加工、专业拉刀磨削、复合加工设备及特种加工设备等。国产机床也没有成熟的可靠性强的数控系统,国内数控系统仅在一般电加工设备上保持相应的市场份额。因此,机床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轮值理事长、大连机床集团董事长陈惠仁说,“转型升级”是我国机床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然选择。他认为,转型升级仅满足于能做是不够的,需要实现由“能做”到“做好”的升级和跨越;仅能做某种产品是不够的,需要具备为用户提供完整解决方案的能力;仅有技术手段是不够的,需要企业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仅有产品、市场的调整是不够的,需要产业内部专业化结构的调整;仅考虑技术和经济要素是不够的,需要企业制度和文化层面的创新和升级。

  特别是当下,中国制造业有着复杂的外部生态环境:竞争白热化的一线市场;庞大的二、三线市场;日益上涨的人力成本;缺乏融资渠道;经营人才流向行政机关、外资跨国集团、垄断行业高企;市场信用度低,交易成本高等。在这样的外部生态下,企业求生不易。特别是机床行业,人才、技术都需要*的积淀。现在又是一个讲求速度的时代,如果企业缺乏加速度,或许只能成为追随者。

  但行业本身的特性又需要企业能“静”下来,心无旁骛。且不论市场,在我国庞大的二、三线市场,也绝不意味着企业可以不论质量、创新能力、品牌竞争力,只需要低价冲击市场;不考虑品牌战略、发展战略,浮躁的、一味求快的心理不属于那些具有抱负和理想的企业家,毕竟没有稳健与持久的发展战略,成就不了中国创造。

  两条腿走路
  经济学家赖伟民认为,在这个山寨精神泛滥的年代,激流中的中国制造必须做好两条路的准备。所谓两条腿走路,他赞同中国企业先走出去化,后走回来本土化。

  为什么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地区的制造业众多,其原因是他们没有如此庞大的国内市场消化其产品,必须先走出去,从一出生就要主动与*共舞。

  赖伟民认为中国企业没有这样的倒逼环境,因为中国制造业凭借庞大而廉价的劳动力代工出口了大量的产品,同时,凭借国内庞大的消费市场倾销大量山寨产品。但长此以往,中国制造业无疑是自杀。

  他认为先走出去,后走回来,中国制造业升级中国创造,建立化品牌,培养认同的品牌,再获得国内市场认可是轻而易举的。

  实际上,结合机床企业来看,我国机床企业已经有一批走出去的企业,比如沈阳机床、秦川机床、上海机床、星火机床等等,但走出去并不等于获得了的制造水平或水准,如何经营,如何嫁接才是考量的重点。

  但不可否认,这些行业*企业不愿意留恋低端市场,不甘于屈就食物链的下端。“取法其上,乎得其中”。若想在大江里面流得更好,首先要在大海里流得更好,若想中国市场,必须瞄准世界市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只有让中国品牌先走出去与狼共舞,才能真正炼就强大竞争力的观点。

上一篇:BP公司无偿转让,特变电工0元接手两光伏组件公司

下一篇:马钢降本增效力求扭亏转

相关资讯:

分享到: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