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银行:融资是基建投资发挥作用关键环节
- 2012-10-17 09:12:13673
上周公布的经济数据表明,美国经济有所好转,9 月份失业率降至3 年半以来的低水平,非制造业扩张步伐快于预期;欧元区仍然举步维艰,二季度GDP 同比萎缩幅度修正至0.9%,8 月份失业人数升至纪录高位,9 月份制造业活动则连续第14 个月萎缩。再来看中国,8 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持续下降,9 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虽回升0.6 个百分点,但仍在50%的荣枯分界点以下。我国经济情况仍不甚乐观,基础设施投资是“稳增长”的重中之重,融资则是基础设施项目作用发挥的关键。
一、基础设施投资是稳增长的重中之重
自政府开始将政策重心转向“稳增长”以来,加快基础设施投资已成为重中之重。9 月8 日主席在APEC 会议提出,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经济发展基础。要发挥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性资金支持。*项目审批规模逐步加大。9 月初以来,*公布的批复项目包括25 个城轨规划、13 个公路建设、10 个市政类项目和7 个港口、航道项目,总投资规模超过1 万亿元(不过,从公布信息可知,大部分投资项目都是4-8 月份批复的,只是集中在9 月份进行信息公布,但基建投资确实在加速)。
据《中国证券报》统计,三季度以来,*公布的批复项目总投资额为 5.02 万亿元左右。近日,*还印发《关于切实加快重点水利项目建设进度的通知》,要求切实加快重点水利项目建设。*也将2012 年的铁路基本建设投资上调了640 亿元,增至4700 亿元,增幅为16%。
受政府“熨平”经济波动的影响,基础设施投资与宏观经济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负相关。当经济景气上升时,基础设施投资相对较少;而当经济景气下降时,基础设施投资相对较高。2004 年至2007 年间,基础设施投资在总投资中所占比重相对平稳,处于25%-30%区间。2008 年降至25%以下,但在经济刺激计划的影响下,2009 年即重新恢复至25%以上,随着经济好转,2010 年基础设施投资开始有所下降,2011 年降至25%以下,2012 年2 月份则进一步下降到20%以下。在稳增长的政策导向下,今年2 季度以来,基础设施投资呈现稳步回升态势。
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明显加快,对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推动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5 月份以前,由于资金压力,部分基建项目曾经停工,但此后政策面和资金面均有所放松,项目施工得到恢复,投资增速也明显回升。基础设施投资主要包括,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从基础设施的构成来看,从2004 年至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所占比重为稳定,在40%左右;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所占比重稳步增加,从30%增至40%左右,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所占比重自2008 至2011 年中呈显著下降趋势,近2 年虽有所回升,但所占比重仍低于25%。从各细项的同比增速来看,2006 年至2011 年底,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与供应业的同比增速低于固定资产整体,即便是在推出大规模刺激计划的2009年也是如此。但近几个月,该类固定资产增速回升十分显著,与固定资产整体增速持平。尽管受前期铁路投资大幅减缓的影响,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同比增速在7 月份才由负转正,但从今年年初开始其同比增速已呈现回升势头。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的同比增速在3 月份已由负转正,增长强劲。
二、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要想测算基础设施投资的刺激政策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首先需要估算其中的新增投资规模,即要看整个投资中多少是新增的钱?多少是既定规划里的钱?但是,在*公布的项目中,有很多实际上是大项目的子项目或具体拨款,而不是新的独立项目。仅由已公布信息,我们很难简单地观察和估算出“额外”新增的投资到底有多少,从而测算这些投资对经济的额外效果和拉动作用也有一定难度。因此,只能采用一个简要方法估算基础设施投资的整体规模,从而测算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依据*、*所宣布项目推测基础设施建设的金额,并根据项目的预计建设周期推算平均建设周期,从而计算出一定时期内这些支出对GDP 的拉动作用。
一般而言,如果经济状况不会进一步恶化,*四季度大规模批复基础设施项目的可能性较低。今年*已批复的基建项目大多是*建设项目,以地铁为例,建设周期一般为 3~5 年,建设工期主要集中在2012 年至2018 年,年均新增投资为2500 亿。由于这批项目还处于建设周期的准备期,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需等到3~5 年以后才能显现,同时考虑到地方政府的负债和财政情况,预计这些项目会陆续推进,因此,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会持续释放。
在燃气生产和供应业的带动下,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与供应业增长显著,增速在20%左右。根据*的数据,2012 年*水利投资已超过1600 亿元,已达到历史高水平,较去年增长40%。地方水利投资的积极性也很高,预计全国31 省区水利投资超过4800亿元,增长将超过40%左右。以此推算,今年水利固定资产的投资增速约为40%。根据*调整后的规划,2012 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总规模为5800 亿元,其中基建投资4700 亿元(较原规划增长16%)。而上半年我国铁路投资规模仅为1778 亿元,其中基建投资1487亿元。如果投资规划完成,下半年我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为4022 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1%;基建投资约3213 亿,比去年同期增加76%;全年来看,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约为-1%,其中铁路基建投资增速为2%。
如果项目融资顺利,假定其他子项目的投资增速保持现有趋势,预计今年基础设施投资的三类细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的同比增速分别为18%、15%和30%,基础设施投资的同比增速约为22%,全年基础设施投资达到8.1 万亿。以此简单估算,可以拉动名义GDP增长约3.1 个百分点。
三、融资是项目作用发挥的关键
项目审批并不是决定未来基础设施投资增长的重要因素,只有得到资金支持,获得融资,才能真正转化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正如主席在APEC 会议上所指出的,要积极探索和完善基础设施投融资机制,建立多元参与机制。
由于缺乏资金,*一些项目停工、建设进展缓慢,对经济的拉动也无从谈及。*审批的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大部分是城际铁路、地铁、省级公路和市政建设等项目,从项目本身观察,资本金靠地方政府自筹,占比25%至50%,而银行信贷、企业债、公司债、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等社会融资形式将是项目的重要融资渠道。因此,项目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还取决于融资渠道的落实情况。以地方城市轨道交通和地铁项目为例,据国家*公开披露的信息,4 月以来共计26 个地方城市轨道交通和地铁项目获批,其中地方政府拟投资额占比不到40%,近5000 亿需依赖其他融资渠道。未来建设所需资金规模巨大,虽然地方政府的基础设施投资2 季度以来确有加快,但受经济下滑影响,地方政府资金偏紧。受信贷规模控制、监管要求等多方面的限制,单靠银行信贷很难满足融资需求,需多管齐下、多途径解决融资问题。公司债、企业债、信托基金、保险资金和地方政府债等,都可成为基建项目的重要融资渠道。而且,*已着手降低城投债的发行门槛,鼓励地方政府开展项目收益债试点等,债券等直接融资有可能担当重任。
因此,上述政策作用是否顺利发挥,还需要我们密切关注信贷、M2、债券规模等社会融资总额指标数据的变动情况。而货币政策的放松程度,则要取决于经济增速和通胀率。
该信息出自中国工程机械商贸网 http://www.21-s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