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钢近两成材料完全空白 需要依赖进口
- 2012-12-20 14:34:071545
近三成材料虽能生产,但其性能处在相对低位, 近三成材料虽能生产,但其性能处在相对低位,中国特钢企业协会顾问胡名洋于12月14日-16日召开的“2013年中国钢铁市场展望”暨“我的钢铁”年会上如是表示。
特钢是保障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材料,与国家重大工程建设、装备制造息息相关。
据悉,工业发达国家的特殊钢产量占其钢总产量的比例较高,美国、法国等国约10%以上、瑞典则高达45%左右。
这些国家的特殊钢产品以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品种为主,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70%。目前,我国特殊钢产量占钢总产量的比例仅为5%,且产品基本上面向国内市场,市场份额仅占2%左右。
《高品质特殊钢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明确指出,特钢产业与普通钢行业相比,国内特钢行业的技术发展相对滞后,与*水平的差距也较普通钢行业大。《装备制造业“十二五”规划》中也指出,创新能力薄弱,核心技术和核心关键部件受制于人,造成我国装备制造业与*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胡名洋也于“我的钢铁”年会上表示,通过特钢越发感受到在技术创新上、在核心关键技术上,我国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所存在的差距。因此,他明确提出,特钢发展的灵魂是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
胡名洋表示,目前,国内产品在品种质量和数量上仍不能完全满足国内需求,仍有相当数量需依赖于进口。
据其透露,特钢的质量、品种、绿色化总体水平等方面还不高。近两成材料完全空白,需要依赖进口;近三成材料虽能生产,但其稳定性、可靠性、合格率都处在相对低位;而完全成熟的材料,在产业化生产中仍然存在着资源利用率不足、能耗高等缺陷。
胡名洋认为,当前特钢行业面临的大问题就是“我们没有形成自有技术创新体系”。
他向政府相关部门呼吁,在企业转型之期,能够协调相关产业,共谋国力提升,逐步形成我国自有的技术创新体系,从而具备与发达国家抗衡的实力。
《规划》中也明确表示了,各项政策会大力支持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鼓励技术创新能力强、经营状况良好的特殊钢企业向“专、精、特、高”方向发展,走品种、质量、效益之路。
胡名洋表示,十二五期间特殊钢市场对钢材质量、性能、品种需求远大于对钢材数量的需求,质量、性能、品种需求是特钢市场需求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