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机械设备网

登录

中国制造业面临双重挤压

2013-04-10 10:15:121239
来源:中国机械网
  中国化工机械设备网整理:近年来,在政策鼓励下中国制造业在技术升级、标准和品牌塑造方面有了比较大的发展,以华为为代表的制造企业正在改变中国企业只能参与分工低端的尴尬状况。但整体而言,中国同行要想超越美国,至少10年内不现实。即便是华为,其为擅长的仍是在西方跨国公司为其搭好的技术平台上进行生产,尽管这种局面正在发生改变,但短期内不大可能取得根本性突破。在复杂程度更高的行业,例如激光切割机、重型汽车液压机、核压力容器等所用特种钢材和*医疗设备,中国企业实现重大技术飞跃的可能目前还相当有限。
  
  有统计显示,自2009年以来,中国装备制造业产值已经连续4年位居世界。一大批具有知识产权的装备进入产业化阶段。包括百万千瓦级超临界火电发电机组、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站成套设备、精密高速加工中心、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等,初步形成了装备制造产业格局。
  
  现在,几乎所有的制造企业都在中国建立起了业务。中国制造业也不再局限于生产廉价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技术与资金密集的装备制造业产品越来越多。部分有实力的中国制造企业开始收购西方竞争对手。2012年1月,中国三一重工(600031,股吧)以3.6亿欧元成功收购德国工程机械巨头普茨迈斯特,同年3月,*旗下的凌云集团联合收购德国凯毅德公司100%股权,标志着中国企业进军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
  
  不过,与制造业的老大美国相比,中国的整体竞争力水平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上。美国制造业首先是“血统”纯粹,无论是技术、知识产权还是品牌等,几乎清一色为美国“血统”,而中国制造业的技术一般源自“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真正自主创新比例不高,核心技术和核心关键部件受制于人,产品可靠性低,产业链缺位。其次,美国制造业的发展一直依托其的研发基础、金融服务以及丰富的新技术产业化经验支撑,而这方面恰恰是中国的软肋。劳动生产率方面,美国制造业大约是中国的23倍。更为关键的是,在制造业的存量领域,美国企业构筑的“高边疆”让中国同行相当长时间内都难以逾越。仅一个波音公司,其2012年的营业额就达到了817亿美元,运营收益为63亿美元。波音公司截至2012年终的储备订单价值达到创纪录的3900亿美元,其中2012年获得的净订单价值就为1140亿美元。而拥有200家企事业单位、21家上市公司的*公司去年的销售额不足500亿美元。至于被国人寄予厚望的中国商飞,要在民用干线飞机领域比肩波音,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受到诸多条件约束,尤其是技术创新水平有限,中国制造业在追求竞争力方面尤其是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方面,短期内很难取得根本性的突破。
  
  近10年来,外资企业对中国制造业的市场控制度不断上升。在中国已开放的产业中,每个产业*5位的企业几乎都由外资控制;在中国28个主要产业中,外资在23个产业中拥有多数资产控制权。中国业已取得的产业进步远远比不上外资的产业控制趋势。
  
  另一方面,发端于美国的“再工业化”、低碳经济、下一代新能源、智慧地球等发展路线,意在锁定制造领域,谋求塑造新的竞争优势。这不仅对我国装备业未来面临更大竞争压力,而且还将对已经形成优势的产品造成市场空间挤压。因为金融市场对产业支撑能力强,加上超强的供应链管理能力,美国有可能掀起自新经济(310358)革命之后的又一次产业革命,重新切割产业版图,从而再度形成对中国的经济与技术优势。

上一篇:中东地区塑料行业市场达3000亿美元

下一篇: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 拒绝“洋垃圾”

相关资讯:

分享到: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