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成举国共识 群众与环保机构应齐心协力
- 2013-04-19 11:28:521358
污染事件频发
近段时间以来,好几条“牛奶河”被先后曝光,冲击公众的心理防线。而比水质污染更令人难以忍受的,是面对这些因污染而呈乳白色的“牛奶河”,当地环保部门对水质评价的“达标辩护”。
近年来,厦门、大连、什邡、启东、宁波等地爆发的环保事件,就凸显了“未富先污染”的环境风险。如果不尽早转变发展方式,环境问题带来的经济成本和社会成本今天就必须支付,而无须等到未来。
相对于污染的发生,环保部门的职责意识是更为严重的问题。污染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常见病,但如何让这种常见病不会发展成大病、绝症,则有赖于环保部门的日常监管。而在这一点上,环保部门的职责意识至关重要。环保事业本就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绝无截然分开、毫无交叉的“环保体系”,用“不归我们管”作为推脱责任的理由,只会令公众失望。
环境保护: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
环境问题是中国21世纪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保护环境是保证经济*稳定增长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家利益。环境问题解决得好坏关系到中国的国家安全、形象、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及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资源环境基础,使所有人都能获得清洁的大气、卫生的饮水和安全的食品,是政府的基本责任与义务。
一方面,百姓的环境意识日渐提高,对环境质量的期望值提升,环境保护工作的压力不断增大。我国快速工业化的过程已经持续了几十年,虽然我们一直避免“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但这样的情况并不鲜见。在个别地区,环境问题甚至呈现集中爆发式的状况。面对污染的环境,百姓渴望地方政府尽大努力加大治理力度,唤回绿水青山,对环保部门的期待和要求日渐提高。
另一方面,作为政府组成部门,环保部门常常要看决策者的脸色,如果决策者的意识难与环境保护的要求相匹配,环境保护工作就面临更大的困难。要么难以挡住污染项目,出了污染事故成为挡箭牌;要么缺协调缺资金,想要治理也是有心无力。
环保机构承担着区域内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贯彻落实的基本职责,全国各地*都概莫能外。如今,“美丽中国”已经成为举国共识。在国家大政与严峻现实的照影中,生态环境指标无疑是*对地方政府的大政绩考卷之一,而且权重将会越来越大。
环境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对环保工作者来说,这句话一点都不俗套。作为普通人,环保工作者同样需要良好的生活环境,作为政府工作人员,更要履行解决环境问题的责任。迎难而上,将压力化作动力,是环保工作者的选择,这不仅需要他们更多的努力和担当,同样需要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环保部门战斗在防治污染的前沿阵地,自然会经常受到舆论的拷问、社会的监督,应当把拷问和监督变成动力,及时倾听群众呼声,回应社会关切。各界群众在希望环保部门尽快治污的同时,也不妨换位思考,既要指出他们的不足,也要肯定他们的成绩。只有良性互动,才能形成大共识,才能齐心协力把事情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