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机械设备网

登录

节能服务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2013-07-01 18:06:441289
来源:中国环保设备展览网
  中国化工机械设备网整理:节能服务产业总产值从2011年的1250.26亿元增长到1653.37亿元,增长32.24%。其中,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3905个,投资总额为505.72亿元,比上年增长22.62%,实现节能量达到1774.46万吨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4430多万吨。
  
  从企业规模看,产值超过10亿元的有6家,超过5亿元的有18家,超过1亿元的有83家。其中,合同能源管理投资超过5亿元的12家,超过1亿元的有46家。
  
  从地区分布看,东部、中部、西部地区节能服务产业总产值贡献率分别为59.2%、26.7%、14.1%,区域发展依旧不均衡,差距明显。
  
  从76家到3210家,仅用7年的时间,节能服务行业就完成了这样的快速发展。近日,*(以下简称“*”)公布了第五批备案的节能服务公司名单,除去两批取消资格的32家,总数已达3210家。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现阶段“大市场、小企业”的局面,为角逐者提供了无限的遐想空间。目前,兼并已成为这个行业中企业扩张的直接形式。“行业的资源正在重新配置,一些发展阶段遇到的行业性问题也亟待解决。”
  
  并购拓市
  
  从新生行业到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大热门,这个行业的玩家越来越多。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秘书长赵明告诉中国房地产报记者,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节能服务公司接近5000家(有些公司并未在*备案),“这个数据还是有些保守的”。2006年时,国内节能服务公司还只有76家,早期以民营企业为主,目前大型国企、跨国公司、投资机构纷纷进入,其中不乏施耐德电气、江森自控、西门子、英格索兰等跨国公司的身影,也有从制造业延伸的节能产品公司,或是通过资本介入的投资机构。它们看中的是中国巨量的节能需求,尽管去年这个行业产值只有1653亿元。
  
  现在的爆发性增长是多方因素促成的。作为政策驱动型产业,国家对节能减排的重视,“推动力度之大是的”。到位的政策导向创造出了市场需求,大型能耗企业直接面对节能减排的压力和指标任务。近年来环保问题严峻、能源价格上涨,企业自身面临节能降耗的成本压力。
  
  关于市场的变化,深圳达实智能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吕枫深有感触:“现在用在投标的时间,比过去的时间多多了,过去都是我们亲自去游说客户做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现在则只需跟客户讲,我们为什么有优势做节能项目。”不过行业的规模仍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还要通过装备制造、产品技术、节能服务三大块的组合来满足市场需求”。行业集中度低,并购成为企业内生性生长之外拓展市场的重要方式,“技术型公司和市场型公司就可以整合”。2011年到2012年间,国内节能服务产业共披露并购案例19例。
  
  达实智能2012年先后控股了启迪德润、联欣科技,业务从建筑智能化拓展为绿色建筑认证、建筑*空调系统和建筑输配电系统优化等几个方面。“并购既是我们对区域市场的拓展,也补充了我们的节能技术和节能手段,增强了节能服务的能力。”吕枫说。
  
  各显神通
  
  远大能源利用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晓东认为,第五批备案的节能服务公司名单出来后,行业将有新一轮的洗牌和整合,“小型节能服务公司很难有所作为,要想壮大必须整合”。
  
  第五批备案的节能服务企业中不少企业是产品型公司。“我们在很多地方,遇到做照明系统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它们是由灯具厂商直接参与竞标的。而在过去,通常的模式是我们做节能服务的公司去竞标,之后从LED厂商购买灯具,再通过节省的电费来收回投资并获取收益。”吕枫认为,现在生产企业的产业链也在向用户端延伸了。
  
  赵明认可技术型或产品型企业进入这个领域。“节能归根到底是技术工作,很大程度通过产品来实现。它需要很好地运用技术和产品,加上资金、市场的资源去整合,企业容易从制造业转变为服务业。”但对于这类生产型企业来说,拥有技术并不能等同于拥抱行业。“除了懂技术,还要具有资本运作能力,懂市场,有项目管理能力。”吕枫强调。
  
  吕枫解释:“市场看好达实智能,除具备节能技术外,团队还具备客户风险识别和把握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公司上市打通了融资渠道。我们的个别产品不如制造商具备成本优势,但在综合服务上,我们的经验更多些。”赵明也提醒生产型企业转型服务业须谨慎,“节能服务需要大量资金支撑、科学的项目管理经验,特别是风险控制意识”。
  
  有些企业可能是奔着补贴来的,节能补贴和税收优惠限定于备案企业,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备案企业的增多。一家重工企业下属的节能服务公司表现就属“肥水不流外人田”。该企业称:“获得*及地方政府的节能配套专项资金支持,为公司余热发电、变频技术等节能项目的执行,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技术型企业进入代表了专业化的提升。同时,综合化发展也是集成企业扩张的逻辑。相关产业规划提出,培养一批大型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和综合性公司。直至目前,仍没有企业能打遍天下,提供整体的建筑节能方案,而不是于某个环节。这是因为建筑是多技术的组合体,涉及外围护结构、机电设备系统、室内环境调节机制、系统运行的控制调节措施和建筑设施的运行管理,技术综合运用非常复杂。
  
  张晓东告诉中国房地产报记者,远大能源发展方向是从设备节能、系统节能向组合节能运营、提供整体建筑节能解决方案方向发展。达实智能则试图介入建筑的全生命周期,规划、设计、建设以及运营管理等阶段均参与。
  
  缺失的一环
  
  在行业发展高歌猛进之时,完善的市场化体系成为缺失的一环。真正有节能需求的企业,不一定找到合适的节能服务公司,的节能服务公司也不一定能找到合适的客户。一定程度上,这也加深了行业规模庞大与难以满足需求的矛盾。
  
  张晓东指出,节能服务业缺乏节能标准和节能规范。据悉,建筑有相关节能标准,但没有涉及节能服务业的,这样导致针对客户推出的节能服务标准五花八门。
  
  “面对不同的节能服务公司,收费标准有要30元/平方米的,有要50元/平方米的,还有要150元/平方米的,中间差这么多,客户不是内行,就晕了。而服务每家企业也会给出不同的标准,行业里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远大能源的做法是,基于当地各行业的能耗统计数据,节能效果一定要高于平均水平。”张晓东说。
  
  在赵明看来,行业的节能服务体系是需要进一步完善的,重点在于市场化的机制还有待完善。赵明、张晓东共同提及的是,缺乏具备第三方公信力的体系认证或评估公司,确认用户节能量。现在的问题是,节能服务企业数量飙升,为之服务的投资机构、评估机构还没有匹配。“现在国家公布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只有26家,这远远不够。”此外,行业的诚信体系尚未建立,一些用户不守约,导致节能服务公司不能按时收回投资。这致使节能服务公司需要花很大的精力来考量项目的风险。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节能服务公司的信誉,亦是投放贷款的重要考量因素。

上一篇:专家建议节能工作量化

下一篇:需求急剧上升 桩工机械行业飞速发展

相关资讯:

分享到: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