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机械设备网

登录

环境保护受重点关注 国家亟需环保人才

2013-07-24 17:22:381169
来源:中国环保设备展览网
  中国化工机械设备网整理:环境保护日益成为国人重点关注的话题,然而不论是环保的社会问题还是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特别是人才的支持。一方面是行业发展亟需行业人才的加入以解决所面临的各项难题,但另一方面却是专业人士的缺失以及人才的流失。我国虽然已从人才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发展成为人力资源打过,但目前我国流失的人才数量居世界*,*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如此表示。
  
  当前,我国环保人才队伍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
  
  总体数量不足。截至2009年底,我国环保系统共有从业人员18.8万人,总体人数相对偏少。以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和中国农业*对比为例,目前前者的科研、开发和教学队伍不足400人,而后者拥有科技人员5200余人。全国环境监测站有6万人左右,且分布不均匀。近年来,环境形势非常严峻,但环保人员数量与严峻的环境形势和任务相比,存在明显不足。
  
  高学历专家型人才不多。我国环保从业者中,人才不多,特别是高学历专家型人才欠缺。根据*在上海举办的2013年期环境监测管理培训班上发布的报告显示,在监测系统,全国监测站博士学历仅有134人,本科学历10380人,职称比例很低。以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和中国农业*为例,前者仅拥有4名院士、44名研究员、106名副研究员和109名工程师,全院共有博士108人,硕士137人;而中国农业*职称2091人,两院院士11人,专家24人,省部级专家220人,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6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44人,国家产业技术体系科学家18人、岗位专家177人。通过以上对比,可以看出我国环保队伍专业化水平不高。
  
  培养渠道不畅。目前,我国鲜见专门培养环境保护工作者的高等院校,与农业、教育、经济、法律、体育、公安等领域形成鲜明对比。后者已经形成了从*到地方的各层级高等教育体系,为相关领域的人才队伍建设奠定了基础。
  
  教育质量不高。由于环境保护涉及学科多、知识结构要求高,既要理论研究,又要实践应用。因此,要求既要重视能够“顶天”的科技精英,更要重视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的“立地”人才。加上环境保护新形势下对环保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更显匮乏。当前,高校环保专业教育单一性、片面性以及重理论轻实践的局限性,难以满足环境监管工作的实际需求。
  
  据了解,截至2012年底,自2008年开始的“千人计划”已经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3300多人。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都颁布了自己的人才计划,建立了或者正在建立人才特区,吸引海外人才回国就业和创业。
  
  不过,从具体实践来看,目前国家人才引进机制还有五方面需要加快改进:
  
  其一,人才引进主体基本都是政府,尤其是创新类人才,大多数都进入了高校和体制内科研院所,进入企业的人数比例还不高。企业和民间组织作为重要的社会主体,在人员引进中的参与度还很低。国内企业还无法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人才引进。
  
  其二,我国人才引进的手段还比较单一。人才引进的手段大多是“给钱给房”的物质奖励,忽视了人文环境和家庭生活方面的需求。有些地方政府政策的实施没有充分考虑各地人才需求的特点,为了争夺人才,在政策上相互博弈,导致无序竞争。
  
  其三,人才引进范围还很狭窄。从国家层面的“千人计划”,到地方政府的各类人才计划,引进的人才多以理工类的性型人才为目标,大多数是技术型和科研型人才,缺乏人文学科的人才引进机制。国外留学生也是重要的人才引进的目标,很多发达国家学生比例占在校学生的比例高于10%,而我国留学生比例只占全国高校毕业生的0.4%,缺乏相应的留学生引进制度和规划。
  
  其四,我国人才流动障碍还比较大。我国海外使领馆不多,手续却很繁杂。国家有关部门曾多次出台文件,鼓励留学人才以多种形式为国服务,并强调从“人的回归”过渡到“才的回归”,提出对在华任职的留学归来人员以及外籍高科技、高层次管理人才提供入出境便利。这项规定立意非常好,但实施起来难度非常大。现行的《外国人出入境管理法实施细则》中,华人回国需要中国发出邀请函,华侨回国定居需要侨办审批,这些程序削弱了华人华侨回国发展的积极性。
  
  其五,没有建立人才引进的*机制,人才发展环境需要改善。改善人才发展的环境,实现高层次人才竞争的新突破,是发达国家积极探索的重要命题,美、日、英、俄等都在这方面作出了重大实践。很多政府只注重引进人才,不重视留住人才和用好人才。

上一篇:欧洲市场增长乏力 沙特化企盯上美国市场

下一篇: 天津工业转型升级 产业结构悄然巨变

相关资讯:

分享到: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