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产业靠拢水处理 资金技术标准缺一不可
- 2013-08-01 18:29:271421
“2011年我们的订单达到1900万,2012年做到4000多万,今年上半年拿到的订单就比去年一年还多,预计2013年全年能达到1.5亿左右。”在上海太和水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文辉的规划中,明年企业订单超过3个亿,2015年6个亿。
市场苗头初现
自去年以来,国内水环境领域政策频出。2012年1月,*发布了《关于实行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从国家层面敦促各省(区、市)完成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功能区限值纳污控制指标分解确认工作。
同年4月,*批复了《重点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15)》,提出了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提高工业污染防治水平、系统提升城镇污水处理水平等多项任务。
今年7月12日,*总理主持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促进信息消费,拉动国内有效需求,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在国家加大环保治污的政策推动下,除了碧水源、万邦达等外,一些公司也纷纷借机向水处理靠拢。
何文辉告诉记者,自去年以来,其公司逐渐把业务重心从过去的地产景观水系生态构建,转移到市政工程、国家重点流域的水生态修复项目上来。近几年,上海太和水环境先后完成上海世博后滩湿地公园、上海段浦和、圆明园等水体生态修复和水质净化工程。
桑德环境(000826.SZ)环境事业部总经理蔡红告诉记者,目前市场苗头已经出来,水污染治理的需求逐渐增多。“我们也接触到一些需求,前期主要是协助地方政府做规划,但具体的实施,还要等市场成熟才能做。”蔡红表示。
苏州市创新净化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农村城镇污水、工业废水处理等,该公司事业部总经理告诉本报,这两年公司业务有明显提升,但整个行业的前景,主要还是依靠国家政策、政府牵头,否则靠企业自身发展,比较困难。
“解决不了资金问题,政策就仅是一句空话;没有落实到具体的法律法规,也没有正儿八经去制定相关的技术标准,企业立项就缺乏依据;治理过程中的监管,治理完成后的验收,还是一片空白。”蔡红说。
企业技术“备战”
对于企业来说,较量已暗中开始,只待发令枪响时,能抢占市场先机。
中投顾问环保行业研究员侯宇轩则告诉记者,国内企业由于产品竞争力较国外严重不足,与上标准化、成套化、系列化水平之间存在差距,大多在中低端产品上竞争激烈,在产品上难有得意之作。目前市场远未启动也是给国内企业争取时间研发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蔡红表示,目前桑德环境主要做两方面准备,一是做自主技术研发,一是市场铺底。
“我们会自己投一些钱,在一些污染河段,自行垫资来进行治理。一方面作为施工的试验场,进行技术摸索;另一方面,等将来条件成熟,我们具有先发优势。”蔡红说,预计未来的市场,还要看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目前来看,压力还是非常大的。在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严重的情况下,拿出钱做环保投入,难度还是非常大。他预计,未来五到十年内,市场将会启动。
何文辉也认为,企业应该依靠技术优势,先发制人。
何文辉发明的利用食藻虫、水草进行水下生态修复技术,在当下中国的生态修复市场有些超前,尤其是在市场混乱、企业资质参差不齐、低价竞争的阶段。但他认为,与其担忧,不如给自己装个发动机,再加上资本的杠杆,跑得就更快,假的东西就更跟不上了。
上海太和2010年通过天使基金拿到笔融资1600万元,今年上半年又通过两轮私募股权融资总共拿到3000万元,明年年初还将有一轮5000万元的私募股权融资。何文辉还打算在2年内实现公司上市融资,以承接更大的流域治理试点项目。
“尽管这个市场规模庞大,如果国内的水污染治理企业不能加快产品的升级换代,这块蛋糕将更多地被外企侵占较大的份额,并且设备的收益远高于低端产品,而国内企业在低端领域加剧竞争又会进一步挤压利润空间。”侯宇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