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升级有效促进船舶业发展
- 2013-11-05 08:59:111251
产能过剩突出
虽船舶订单逐步回暖,但处于低谷的船舶业复苏仍待时日,未来淘汰落后产能的工作仍将继续推进。2007年,市场需求高速增长,直接推动我国船舶产能在“十一五”期间暴增6倍。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船舶订单直线下降,近年来我国船舶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十分突出。低水平、同质化的产能过多,产能缺乏。数据显示,2012年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订单占到总量的60%以上,相比巨大的订单市场,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市场份额仅为14%;2012年成交LNG船达33艘,中国仅承接4艘。
对此,《意见》提出,要提高海洋开发装备水平,加强海洋保障能力建设,充分挖掘航运、海洋工程、渔业、行政执法、应急救援等领域船舶装备的国内需求潜力,调整优化船舶产业结构。要提高满足新规范、新公约、新标准的船舶产品研发和建造能力,鼓励现有造船产能向海洋工程装备领域转移,支持中小企业转型转产,提高产能比重。
数据显示,2013年1~9月,船舶业订单出现回暖,从3月开始,中国船舶行业首度出现新接订单量高于完工订单,存量持续增加,1~9月,我国新接订单同比增幅高达147%。就目前来看,虽船舶行业订单出现回升,可市场仍处于低位,要完全消化过剩产能和运力,仍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未来淘汰落后产能过剩工作仍将深入推进。
市场机制有效化解产能过剩
化解过剩产能不仅需要在总量上控制,更要在产业结构上给予调整方向。激活民营资本介入船舶行业,提高金融支持力度,通过行政手段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用市场化的方式消化过剩产能是有效的解决之道。
与其他产业相比,船舶工业产能过剩具有性、周期性和结构性特点。当前造船能力达2亿载重吨左右,2012年新船订单仅4686万载重吨,今年1~9月新船订单8396万载重吨。业内专家预计,未来三年造船年均需求量约在7000万~9000万载重吨,产能过剩将超过50%,船舶企业普遍面临订单不足的局面。
解决船舶业产能过剩问题,不仅需要政府部门的引导支持,强力推进产能结构调整,更需要依靠市场化的“无形之手”,给市场注入活力。中国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郑新立认为,“化解产能过剩的有效机制是市场机制,供给与需求能够引导资源分配,政府需要消除阻碍市场机制的体制,取消不合理的保护和补贴,产能会慢慢达到均衡。”
为稳定造船市场份额,《意见》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船舶行业的信贷支持,支持企业开拓市场,引进核心人才和团队,开展海外产业重组和产业布局。
其实,为推动市场化机制有效消化过剩产能,8月《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3-2015年)》也提出了一揽子金融扶持政策,加大对船舶企业兼并重组、海外并购及中小船业务转型和产品结构调整的信贷融资支持。研究开展骨干船企贷款证券化业务,引导支持船舶企业发行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企业债券等。
huajx结语:随着《意见》的落实,船舶制造业迎来深度调整,大批竞争力弱、技术附加值低的企业将消失,行业集中度逐步提高。同时,对外贸易的增长,为航运业和造船业带来新的市场转机,行业转型升级将给船舶业带来新的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