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无小事 安全装备智能化水平亟待提升
- 2013-11-25 14:47:541677
煤矿安全隐患
在我国煤矿主要五大灾害中,瓦斯灾害和水害近年来因其事故频发、一次伤亡人数多、影响面广、损失巨大而倍受社会各界的关注。
业内人士指出,按照国家“先抽后采、先探后掘”等有关方针,采用钻孔抽采瓦斯和探放水是预防上述灾害事故发生的根本措施。因此,集中全煤炭行业的科研攻关力量,积极推广煤矿钻探新装备、新技术,提高全国煤矿安全生产科技含量,充分发挥科技对煤矿安全生产的支撑作用具有深远影响。
北方交通重工集团董事长曲凯表示,2012年以来,我国煤炭需求总量减缓,产能在一个阶段内显示出过剩态势,尤其是煤炭价格呈现下行趋势。在这样一种形势下,煤炭生产企业更多地把工作重心放在如何提率、降低成本和保证安全这三大问题上。而*的煤矿安全装备能促进新技术、新工艺的衍生,也是解决这三大问题的核心方法之一。
目前,我国煤矿安全技术与装备依然相对落后,难以适应危险源监控、预警、灾害防治和事故应急救援的需求,仍有许多装备存在适应性不强、可靠性差的问题。
国内安全装备缺陷
首先,可靠性差、稳定性差、效率低、零部件使用寿命短。这似乎是“山寨”产品的共同特点。虽然中国制造的矿机在功能和参数上与产品相差不大,但其现场的表现和耐用性上与德国、美国等生产的矿机产品相比,相去甚远。
其次,大型化程度较低。由于人类对矿产资源持续、大量的开采,使易选矿、富矿越来越少,而贫细杂矿越来越多,因此,矿山的大型化采选趋势在所难免。这就要求设备的大型化水平能跟上矿山的大型化采选作业的要求。但国内矿机设备的大型化并不理想。
再次,智能化水平较低。国外的矿山机械机加工大量采用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其作业的质量与效率,即使是熟练工人也无法与之相比。而中国矿机制造方面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仍然偏低。
后,我国多数煤矿安全生产的科研成果只停留在研发阶段,不能有效地推广应用于煤矿实际生产过程中。
安全装备迎接挑战
目前,我国北方地区已进入供暖季,但煤炭业的寒冬仍在延续。产能过剩、进口煤冲击、环保政策刚性约束、非煤资源替代,煤炭正遭遇内外双重压力。
在煤炭经济下行压力下,煤炭企业在经营上持续亏损,企业因困难而无法维系之时,安全还能继续坚守吗?
对此,安徽省煤炭协会会长徐安昆认为,无论到何时,煤炭企业都要坚持“安全”,这是不容违背的铁律,但在如此困难时期,仅靠企业自身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国家出台相应政策,减轻煤炭企业相应税费,加大市场整顿力度,打击非法生产、超能力生产,为煤炭企业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让煤炭企业尽快走出困境。这才是保证煤矿安全生产的正道。
智能化水平亟待提升
《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到2015年我国煤炭产量将达到39亿吨左右,比2010年增长6亿吨以上。据中国煤炭机械工业协会预测,2011~2015年煤炭行业新建煤矿投资总额约为5500亿元,新增煤炭产能对应的煤炭机械需求约为1605亿元。
这意味着,煤炭行业将迎来新一轮设备更新周期。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如何更进一步研究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煤矿机械安全装备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