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烯工业发展遭遇掣肘
- 2014-05-04 11:41:551734
随着中国乙烯工业的发展,供需平衡关系将逐步得到改善,市场竞争则更加激烈。面对以市场化、资源化、技术与人才化、资本化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化大趋势,市场占有率主要取决于产品品种、质量和成本。因此,每个乙烯厂应有各自的特色,形成自身的强势,如果只是简单地重复建设,产品结构雷同,则难以形成竞争优势。
国内装置布局分散规模偏小
乙烯装置规模*地影响着乙烯生产能力和单位生产成本。沙特的乙烯装置平均规模已达到91万吨/年;北美地区以及新加坡的乙烯装置平均规模在65万—77万吨/年。我国蒸汽裂解乙烯装置的平均规模为56.7万吨/年,规模在30万吨/年以下的蒸汽裂解装置多达11套,与中东、北美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综合竞争能力不强
乙烯工业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落后于国外水平。同类乙烯装置平均综合能耗比*水平高出27%;高附加值产品收率比*水平低4个百分点;总体技术水平比国外落后约10年。
我国乙烯装置的布局受计划经济时代建设的影响,以各大公司和省、市为中心,各自建设乙烯装置,造成我国乙烯工业星罗棋布,既给公用工程公用设施的规模化、社会化和专业化造成一定困难,也给环境治理带来问题,并且增加了投资,削弱了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
原料成本过高
原料费用在乙烯生产成本中占的比例很高,占乙烯总成本的60%—80%。原料直接影响装置的建设投资成本、生产成本和后续一系列石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采用乙烷、丙烷等气体为原料,由于烯烃收率高、副产品少、工艺简单、下游配套装置相应也较少,因此投资较小。
我国乙烯工业主要以液态的石脑油和其他更重的油品为原料,乙烷和LPG等轻质原料所占比例很小,造成乙烯生产成本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石脑油是炼油工业的产品,其产量受到炼油工业的制约。目前我国70%左右的原油用于成品油(汽、煤、柴油)生产。2013年我国进口原油2.8亿吨,原油对外依存度已达57.3%。
尽管我国乙烯工业有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与发达的工业化国家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目前我国从石化产品的总量看,已挤身于石化生产大国之列,但尚称不上石化生产强国。国内市场对石化产品需求旺盛,已成为争夺的焦点。得天独厚的市场资源,为我国石化工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难得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