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制气潜在规模巨大 盈利仍受双重制约
- 2014-05-15 16:57:421835
今年以来,传统煤化工市场极度疲软,而新型煤化工项目建设却如火如荼。政策利好下,国内多家企业纷纷加码煤制气项目。有业内人士表示,国内对天然气巨大的市场需求,必将推动煤制气产业的快速发展,产业潜在投资规模达千亿元级别。
煤制气潜在规模巨大 盈利仍受双重制约
自国家*出台《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规划》以及《煤炭深加工产业发展政策》以来,共规划了15个“十二五”新型煤化工重点示范项目。2014年4月23日,*转发国家*发布《关于保障天然气稳定供应*机制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按此通知要求,我国将建立保障天然气稳定供应*机制,增加天然气供应,力争到2020年天然气供应能力达到4200亿立方米,相比2013年的1676亿立方米成倍增加。为保障天然气供应,有序推进煤制气示范项目建设。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李寿生也在首届煤基合成气制天然气高峰论坛上表示,我国发展煤制气技术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国内对天然气巨大的市场需求,必将推动煤制气产业的快速发展。在政策的推动下,后续项目建设将加快,潜在投资规模达千亿元级别。
据有关人士预测,从今年到2017年,国内煤化工设备需求年均复合增速均在40%以上,预计煤化工设备总需求将超过3600亿元。随着新型煤化工项目的逐渐成熟和经济性的提升,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其中。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院长顾宗勤也表示,装备制造是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重要的板块之一,占据相当大的“一头”,未来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煤制气设备制造亟待突破
据悉,目前我国已经规划在建的煤制油项目超过1000万吨,预计2025年规划建成煤制油项目规模超过6000万吨/年。从项目投资构成看,煤化工设备的购置费远超过建筑工程、安装工程、设计管理、建设期利息等费用,约占总投资额度的50%。有行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国家规划建设的一大批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烯烃等大型新型煤化工项目,急需一种实现煤炭资源清洁、环保、转化的*煤气化技术。
坐拥个获批、个商业化运营等诸多桂冠的大唐克旗煤制气项目,历经波折终于去年底投产,然而仅投产不到一个月,却遭遇意外停产持续至今。对此,有行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是大唐没有对其煤制气工艺路线进行分析就迅速上马项目,设备与煤种不相符合导致的。
在这方面,兖矿集团贵州开阳化工副总经理郭成太很有经验,他告诉*记者:“贵州的煤碳资源丰富,但是煤种较差,高灰份、高灰熔点、高硫份的煤种怎么去转化?采用什么样的气化技术?在当时贵州开阳50万吨合成氨项目气化技术选型时确实犯了难。后经过多方论证,认为粉煤气化技术更适合该煤种,终选择引进了两台德国科林公司日投煤1500吨级的粉煤气化炉。经过调试运行,目前该装置已经成功实现了贵州当地三高劣质煤的清洁转化\。这充分说明,气化技术路线一定要根据项目煤种特点来选择。”
据了解,德国科林公司为该项目提供的CCG粉煤气化技术,可适用于烟煤、无烟煤、褐煤及石油焦,根据项目规模不同,还有日投煤量750吨/天至3000吨/天的气化炉型可供选择。科林公司内部人员表示,面对煤制气、煤制油等大型煤化工项目,气化装置的大型化将是必然发展趋势,未来3000t级的气化炉将是公司煤制气项目的主推炉型。
行业竞争激烈盈利受煤气价双重制约
政策利好下,国内多家企业纷纷上马煤制气项目。日前,中石化总投资700亿元的80亿立方米/年的准东煤制天然气项目基地开工建设。该项目是中石化和新疆共同出资注册的中石化新疆能源化工有限公司牵头,华能、兖矿、新疆龙宇能源、潞安、神华、中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参与,计划2017年投产。
不只中石化,以神华、中煤为代表的央企煤炭集团和兖矿、河南煤业等地方煤炭公司,和国电、华电、华能、中电投、大唐五大电力集团为首的电力集团,正争先恐后进入该行业。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2月,我国煤制天然气项目(包括已建、在建、获批和待审批的)共计43个,总年产能已达1969.84亿立方米,其中建成项目2个、在建的18个。
由于多家企业的进入,煤制气行业不仅竞争激烈,而且收益前景也受煤价与气价的双重制约。据测算,如煤价为每吨500元,煤制气的原料成本为2.15元;如煤价为每吨200元,煤制气的原料成本则降至0.86元。当煤价固定在每吨300元以下时,煤制气项目应有收益。
对此,有业内人士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煤制气不算效益好的煤化工项目,未来经济性的好转,仍有赖于天然气价格改革,煤制气定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