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燃气亏损问题仍旧无解
- 2014-06-24 10:34:271619
如今政府部门治理雾霾、推广清洁能源的热情非常高涨,参照欧美国家天然气消费占比的想法日渐增多,天然气价格上涨必成主流趋势,无论政府层面放开进口管制亦或仍由个别企业寡头垄断。
6月15日,中亚天然气管道C线正式向国内通气,这是继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A、B线后,第三条由境外向国内供输天然气的长输管道,年输气能力高可达250亿立方米。此前,来自中亚的天然气管道A、B线,通过西气东输二线向国内转供,供应着25个省区市逾5亿人的生活用气。2011年至2013年间,中石油在进口天然气销售上的亏损总计1051亿。
就在一个月前,中石油和俄罗斯天然气公司签署了一份为期30年、总额约为4000亿美元的“世纪大单”。这桩生意的交易价格也备受关注。在国内天然气价格改革进展缓慢的局面下,进口气价的变化不仅关系到石油央企的业绩,更加关系到企业境外找气的心理预期。
更为重要的是,我国在进口天然气价格方面影响力极小,谈判议价能力饱受业内人士批评,国内更没有完善的定价机制与国外市场对接,多数情况下仅能凭借政府层面出面进行协商谈论,而此时政治效应、经贸效应或远远超过企业的把控能力。而销售环节定价权限则由政府部门进行指导,价格过高必然会激起普通民众和中小企业反对,价格过低则会导致三桶油亏损连连,民众指责国企央企不作为的情况同样非常严重。如今这种情况*持续下去,无论是哪个企业扮演天然气供给者的角色都会受到普遍质疑,因为政府层面宁愿牺牲央企的利益也会保障普通消费者的利益。
如果按照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正常步伐来走,天然气需求量不会在短时间内大幅攀升,毕竟,长年占比接近七成的煤炭仍是我国大能源,水电、石油、天然气、核电、风电、光伏、生物质能等各自发挥效用。而如今治理雾霾问题俨然成为部分地方政府经济工作重心,打压传统能源、上马新能源和天然气的情况大幅增加,“煤改气”工作似有席卷华北各地之势。人为释放天然气消费需求是加剧供需关系失衡的主要因素!常常以欧美国家天然气占比来判定我国能源结构的想法有失偏颇!毕竟,天然气供给能力的增幅较为缓慢,且我国优势能源依然是煤炭!所谓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要求的莫不是加大清洁煤炭的研发、充分利用我国能源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