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煤制气发展历程 耗水污染问题相伴相克
- 2014-07-30 09:18:541824
细数煤制气发展历程 耗水污染问题相伴相克
煤制气发展历程
作为高耗能、高污染、高耗水的“三高”产业,2012年前煤制气是国家限制发展的对象。
2009年《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提出,“由于传统煤化工重复建设严重,产能过剩,要遏制传统煤化工盲目发展,原则上三年内不再安排新的现代煤化工试点项目。”煤制气审批就此收紧。
2010年6月,国家*在《关于规范煤制天然气产业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中也指出,煤制天然气及配套项目由国家*统一核准,地方政府不得擅自核准或备案。
2012年到2013年,对于煤制气的态度开始转变。措辞从限制、遏制转变成谨慎发展,随后又出现有序发展的提法。
2013年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谨慎发展,同时要求满足严格的环保要求和保障水资源供应。2014年国家*的《201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称,“提高天然气供气保障能力,推进煤制气产业科学有序发展。”
在2012年到2013年之间,因为中石化新粤浙煤制气管道的筹划建设,在新疆已经集聚了规模可观的煤制气项目,等着给管道供气。加之新疆差别化的产业政策,新疆的煤制气彼时就很火热。
随着煤炭价格从2012年开始逐步下滑,煤制气的经济性开始显现。2011年前,煤炭价格高企,根据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合作中心的研究,彼时煤制天然气的成本在每立方米2元左右,与国内天然气价格持平,煤制气生产几乎无利可图。之后,煤炭价格下跌,天然气价格上升,煤制气的价格优势增强。
去年以来,大唐集团内蒙古克旗和庆华集团新疆伊犁煤制气示范项目投产。煤制气进入发展快车道,公开资料统计显示,全国目前共有不同阶段煤制气项目50个,其中在建项目5个,正在做前期工作的项目16个,计划中的项目18个,另有2013年以来新签约的11个项目。
截至2014年6月,全国煤制气项目总计计划产能达到2250亿立方米/年。已投产产能仅27.05亿立方米/年,建设中产能143.95亿立方米,前期工作项目产能662亿立方米,计划中项目产能637亿立方米。
2013年全年国内天然气表观消费量为1676亿立方米,而目前煤制气产业计划的规模是消费量的1.34倍。计划项目的产能规模,还相当于*“十三五”末煤制气产量目标500亿立方的4.5倍。
煤制气主要分布在西北的新疆、内蒙古。新疆总计产能992亿立方米,内蒙古产能1076亿立方米。煤制气作为西北地区的大项目,不断受到重视。
高耗水与环境污染问题让人头痛
华南理工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院长钱宇表示,煤制气效率仅55%,是比较低的,有很多能量损失。从国家层面来说,煤炭消耗量将会大幅增加。
钱宇说,在城市用煤制气供热比直接燃煤供热,可减少98%的雾霾污染物排放,降低雾霾*,但二氧化碳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将直线上升。
李俊峰强调:“煤制天然气对终端消费地区的能源结构优化和温室气体减排,其实是以一次能源消费增加为代价。从全局看,这与能源体系低碳化发展方向是相悖的。”
李俊峰将煤制气与燃煤大、中型锅炉,电磁炉,汽油小汽车,柴油公交车等能源使用方式,从全生命周期进行了技术环境指标分析比较发现,煤制气全生命周期的能源消耗将增加20%至110%,水资源消耗是其他技术的4—6倍,二氧化碳排放量比其他替代技术分别高出10%—270%;煤制气的优势仅存在于替代车用燃料,分别可降低70%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钱宇对此分析表示认同。他也表示,煤制气仅在机动车燃料上是较好的替代方案。
“从经济和能源的安全性角度出发,煤改气是不可承受的。”中德可再生能源合作中心执行主任陶光远说。他建议,为解燃眉之急可发展少量煤制气。但从长远看,国家应考虑与能源体系接轨,重点发展常规和非常规天然气生产,而非煤制气。一拥而上发展煤制气,将对我国能源供应体系建设、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带来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即使有门槛和不确定性,煤制气的项目还在持续增加,而在把握这些机会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其中存在的问题,想出妥善的解决办法,创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