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页岩气革命 环保首先高起点
- 2014-08-11 10:21:121759
中国的页岩气开发应该学习美国保护环境的做法,从起步开始就应该高标准,这样才能实现我国页岩气产业的健康发展,才有可能复制美国的页岩气革命。
复制页岩气革命 环保首先高起点
清醒认识问题
“目前,中国页岩气技术在地质评价等方面虽取得了不少进步,但仍面临理论、技术、环境、成本‘四大门槛’,存在基础研究落后、技术水土不服、环境关注不够、政策支持不强四个问题。要翻过这些门槛,突破这些问题,就必须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副主任翟刚毅在本次论坛上表示,未来页岩气行业的发展需要深化能源体制机制创新,开放市场,推动*技术产业化。“创新驱动显得尤其重要”。
刘燕华也指出,对页岩气开发的高成本要有思想准备。“现在的勘探技术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勘探方法的不完善、不统一,难以保证勘探结果的客观性。绝大多数项目在起步时成本都是很高的,页岩气开发毕竟只有20多年,成本问题不应该成为我国开发页岩气的障碍。同时,不能在获得一种资源的时候破坏另一种资源。”刘燕华表示,对页岩气开发可能引起的地下水污染问题要引起高度重视,在开采过程中必须要有保护地下水的防范措施。
高标准起步防范污染
*油气战略研究中心博士王楠介绍说,我国页岩气资源潜力巨大,2011年12月30日,页岩气被*批准为我国第172种矿产,*也将按独立矿种制定投资政策,进行页岩气资源管理。页岩气作为一种新型能源,需要全新的勘查开采技术手段和管理方式,它的快速发展高度依赖于技术进步。
他表示,近年来,我国大力加强页岩气资源评价和开发技术攻关,尤其是加大页岩气调查评价力度,缓解我国油气资源短缺现状,形成油气勘探开发新格局。我国页岩气资源量与美国旗鼓相当,预计2020年产量将超过1000亿立方米,达到目前常规天然气生产水平;2030年产量有望与常规天然气相当,与美国接近。前不久,中石化重庆涪陵气井的成功开采,*地提振了我国开发页岩气的信心。
王楠同时表示,目前,我国页岩气开发尚处于初级阶段,环境问题还未完全展现,但参照开发经验和教训,级有必要开展相关研究,做到未雨绸缪;要加大资源环保相关研究的投入,逐步认清和掌握其发展规律和变化趋势,确保新能源开发的顺利进行。
王楠建议,开发页岩气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应注重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积极开展页岩气交流与合作。2010年11月,中美政府签订合作开发中国页岩气的备忘录,中国公司开始投资北美页岩气项目,并引进壳牌等外国公司开发中国页岩气。我国政府希望通过国内页岩气的开采使中国能源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并将促进中国能源安全、降低环境污染、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增长。
二是制定资源开发利用的系列环保规范和评估体系。我国尚处于页岩气发展初期阶段,具有很好的实施环境和社会协调发展的基础,因此在发展伊始就要把甲烷、有毒物以及水污染问题纳入管理体系,注重并加强页岩气勘查开发的环境保护相关制度的制定:跟踪研究页岩气勘查开发对地质环境、生态环境的影响,建立环境影响评估制度、压裂混合液化学成分报告和披露制度;加强页岩气勘查开发矿区的环境监测,对回流水处理实行严格的监督管理;对于示范基地建设,要建立起相应的环保制度,包括前期的环境影响评估、开发过程的环境检测、预防和紧急应对方案等。可以肯定的是,管理体系和监管水平决定页岩气资源的未来。
三是开展页岩气勘探开发环境问题研究。页岩气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页岩气开发的利弊之争还在持续高涨,其环境风险不容忽视。我国页岩气的勘探开发刚刚起步,在勘探开发的同时要兼顾到环境保护问题,进行页岩气勘探开发的环境问题综合研究,通过加强基础建设、提高环保基准、加强监管等手段,减少资源开发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并加大治理和监管力度,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页岩气勘探开发规范,使页岩气终能以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清洁、能源推动现代化进程。
绿色低碳理念融入装备研发
6月中旬,石油机械公司研制的70吨~225吨带压作业设备、两套160吨带压作业装置,在焦石坝带压起下管柱作业中应用成功。
该公司机械研究院工程师丁永伟解释,为了研发适合涪陵页岩气井作业的带压作业装备,公司通过三次技术引进和合作研发,掌握了高压动密封技术、举升旋转技术、智能安全控制技术和装备集成配套技术,获得1项发明授权,研制出70吨~225吨带压作业设备、两套160吨带压作业装置。
在研发国产装备过程中,该公司将绿色低碳环保理念融入装备研发应用,把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研发出适应山地井工厂作业的大容量连续油管设备,推出系列高压大排量固井设备,为固井提供装备支撑,有效防止因井筒气液窜流而污染环境;研究应用大规模压裂返排液处理技术装备、油田污水处理设备,实现污水废液的重复利用和达标排放。
我们应当加强页岩气领域的交流,加强与国外有实力公司的合作开发,引进*理念与开发技术,加强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的研发,建立适合中国特点的页岩气基础地质理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