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机械设备网

登录

煤化工遭冷落又遇水碳危机

2014-09-15 09:48:201961
来源:中国化工机械设备网
  导读:中国煤化工在政策时紧时松之中历经十余年的狂热发展,至今已然成为大的煤化工国家。近日国家*发布《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终版本,一向火热的煤化工竟遭冷落,未获重点扶持。



煤化工遭冷落又遇水碳危机
  
  煤化工遭冷落
  
  在今年4月发布的《目录》征求意见稿中,新疆、内蒙古、甘肃、青海、贵州和云南都列入了煤制烯烃、煤制甲醇等煤化工项目,但公布的终稿中却都被取消,这意味着这些地区的煤化工项目将不能享受所得税和审批等方面的政策红利。
  
  化工专家、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郭卫东表示,煤化工项目盲目的重复建设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本。近几年西部地区煤化工产能过剩、产品结构趋同等问题凸显,《目录》释放了产业调整信号。
  
  卓创资讯分析师吴婷认为,由于近几年西部地区煤化工项目重复建设、盲目跟风的问题较为严重,导致煤化工产品结构趋同、产能过剩及大量投资浪费。政策调整可以说是迎合市场理性发展煤化工的呼声而作出的反馈。
  
  缺水危机暴露
  
  9月12日,记者多方求证得知,因“一水难求”,近在内蒙和宁夏已有一些煤化工项目发生停工,大多数是中小型项目,有业内人士透露,接下来将会有更多此类停工现象出现。
  
  王强深切感受到,以往项目水资源论证和环评较为粗放,地方政府甚至以一定配水额度吸引企业落户,如今越来越多的欲落户项目,却因当地水资源被其他项目所占而无法成行。
  
  矛盾在规划煤化工项目集聚区的陕西省榆林市更为尖锐,一位接近榆林市*的人士告诉记者,曾经一个几百万吨的煤制油项目欲落户榆林市的一个县,但因为用水指标达不到这么大规模,终县政府将所有煤化工用水指标全给了该项目,才终成行。
  
  今年年初,黄河水利委员会规划计划局发布的“窟野河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信息公开中披露,窟野河作为黄河的一级支流,发源于内蒙古鄂尔多斯,流经鄂尔多斯、榆林2市6县,其面临的突出问题是,重点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步伐加快与水资源的不足矛盾凸显,水事纠纷增多,水污染形势严峻。
  
  榆林市*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年5月,《榆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实行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已向下属各部门征求意见,预计于今年年底前正式实施。
  
  一位国家环保部环境规划院研究员告诉经济观察报,西部水资源缺乏已经成为了煤化工发展的大掣肘,作为环保部门人士,他希望煤化工不要大规模发展,煤化工“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也对环境污染颇为严重。
  
  让人关注的是,在榆林市地方政府的强力支持下,历经十年之久的环评,终于通过的神华陶氏榆林千亿煤化工项目,在今年早些时候传出“夭折”的消息。记者获悉,合作方之一的美国陶氏化学公司目前已经退出,神华集团“骑虎难下”,开始单飞。
  
  一位接近神华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神华榆林煤化工项目早先得到了政府高层的密切关注,而且在前期工作中请到了国内外咨询公司进行可行性论证,包括地方政府和神华投入颇大,所以该项目,即使神华”单飞“,也得继续。
  
  上述接近神华人士称,这个总投资达1200亿元的神华榆林煤化工项目,早在2006年左右就开始做水资源论证,直到2012年才获得*的批复,加上环评缓慢,导致项目前期筹备了十年之久依然没有开工。
  
  在国家政策忽紧忽松之下,已投产的神华鄂尔多斯煤制油项目和包头煤制气项目均属业内成功*,但是依然被缺水和环境污染等难题所缠身,因环评拖延很久、身在榆林煤化工集聚区的神华千亿煤化工项目或将注定命运多舛。
  
  业内呼吁政策明朗
  
  “虽然国家没有了针对煤化工的所得税优惠,但是地方政府仍可能会出台一些其他税收优惠政策政策。”煤炭科学研究员一位专家表示,即使煤化工现在存在众多问题,煤化工行业仍然需要发展,地方投资煤化工的热情并不会突然削减,煤化工如何发展经济效益的同时,又解决越来越受关注的环保问题?所以,国家层面仍需要制定关于煤化工的综合、长远的政策。
  
  “现在宁东的所有项目用的都是黄河水,基地目前的用水量定在3亿~4亿多吨水,可以满足宁东基地2020年所有能源化工项目的用水需求。”宁东能源基地管委会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宁东能源基地距离黄河水源只有35公里,水资源丰富且便捷。
  
  该负责人表示,宁东基地目前使用的黄河水都采取的是水权转换机制,也就是说通过农业节水工程将节省下来的农业用水,有偿转换为工业用水,这样做也能提高黄河用水的经济效益。据了解,宁夏黄河灌区农业灌溉用水的效益每立方米不足1元,但工业用水效益却高达58元。
  
  不过,在多位煤化工行业人士看来,用水问题仍将成为后期宁东煤化工基地的主要瓶颈。不仅如此,其带来污染问题仍不容忽视。

上一篇: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炉单炉再创世界纪录

下一篇:我国多晶硅产业迷雾重重

相关资讯:

分享到: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