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光热发电爆发式增长未为不可
- 2014-09-17 09:27:592660
太阳能光热发电爆发式增长未为不可
太阳能光热发电是指利用大规模阵列抛物或碟形镜面收集太阳热能,通过换热装置提供蒸汽,结合传统汽轮发电机的工艺,从而达到发电的目的。其原理是,通过反射镜将太阳光汇聚到太阳能收集装置,利用太阳能加热收集装置内的传热介质(液体或气体),再加热水形成蒸汽带动或者直接带动发电机发电。相比于光伏而言,光热发电由于电力输出稳定而易被电网消纳,与硅晶光电转换工艺等相比,有望降低太阳能发电的成本。此外,相比其他形式的太阳能转换,太阳能所烧热的水可以储存在巨大的容器中,在太阳落山后几个小时仍然能够带动汽轮发电。
因其带有蓄热系统的太阳能光热发电,可以灵活调度使用,实现连续稳定发电和调峰发电,能保证发电功率平稳和可控输出,具有并网友好的特性,一度成为当今世界可担当基础负荷电力的重要来源。
我国光热发电产业至今已经历了10年的发展,然而,光热发电在中国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从技术上看,我国与国外差距不大,近几年在研究领域有不少突破性进展,有些方面还走在了前面。但从商业化运作来看,由于电站建设及电价成本上居高不下,制约了我国太阳能光热发电的产业化进程。
太阳能光热发电商业化前景可期
相比于光伏而言,光热发电由于电力输出稳定而易被电网消纳,因此广受推崇。在“十二五”规划中,国家为光热发电制定了“到2015年末,光热发电装机将达100万千瓦”的目标,在未来国内能源消费结构中,为其预备了一席之地。
“比起光伏发电,光热发电更方便和目前国内的电网对接,因为光热发电的基本原理和火力发电的原理相似,而国内的发电网络的建设主要是以火力发电为主。由于光伏发电是利用多晶硅电池等载体把光能转化成电能,所以对传统电网的调控能力考验很大。”业内人士姜谦表示,光热发电不会对电网调峰、错峰造成很大压力,这是它的优势。
目前,我国太阳能光热发电产业链已初步形成,相关企业也已进入产业链的上下游环节,在关键部件开发方面涌现出一批企业,国内已基本可全部生产太阳能光热发电的关键部件和主要装备。并且,太阳能光热发电产业链长,也可加速发展可以推动我国相关产业转型升级。
此外,太阳能光热发电站在建设过程中可消化钢材、铝材、玻璃、水泥等当前的过剩产能,并可拉动机械、电子等行业的转型升级,并能推动发电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姚志豪说,这是中国制造业的一次机遇,一旦撬动了产业,将会是一个上万亿的装备制造业大市场,且有可能是又一个可以走向世界的装备制造业。
多家上市公司提前布局
早在两年前太阳能行业“十二五”规划出台伊始,市场对于光热发电潜在的商业前景就做过充分展望。据中信证券研究报告分析,按照“十二五”规划拟定的到2015年和2020年光热发电装机分别达1吉瓦和3吉瓦的目标数字,以当前国内光热发电3万元/千瓦的综合投资成本进行测算,“十二五”末1吉瓦的装机规模将创造300亿元的市场空间,而到2020年这一市场规模可达1000亿元的级别。
根据国家太阳能光热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研究,我国太阳能热发电装机潜力约为16000吉瓦。这意味着光热发电产业真正大规模发展后的市场潜在空间将突破万亿元以上。
刘晓冰介绍,国内光热发电行业起步相对较晚,到目前尚未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这也决定了未来可观的市场蛋糕,在“烹饪”过程中,产业各个环节“成熟”的节奏各不相同,市场释放节奏的快慢也有差别。
据光热市场研究机构CSPPLAZA统计,中国国内当前已经有所推进的重点商业化光热发电项目近25个,总装机近1600兆瓦。由于兆瓦级的光热电站初始投资动辄以亿元计,众多民营资本望而却步,上述25个示范项目多数被传统五大电力所囊括。
但仍有一些资金量充裕的民企进入其中,成为行业未来发展的*。例如上述获得国家个核准上网电价的青海德令哈50兆瓦项目,其项目开发商便为杭州中控集团子公司。该项目一期10兆瓦电站已经并网发电,并成为国内并网发电的光热电站。业内普遍预计,一旦上述1.2元/度上网电价正式核定,该项目将随着后期装机规模扩大,而成为国内成功商业化运行的标志性项目。
一些上市公司也已提早布局光热发电的浩瀚商海之中。近期备受关注的中小板公司首航节能,其依托于中科院电工所专家研发的技术,早在2012年8月就斥巨资设立子公司,专注于太阳能光热电站EPC总承包。去年9月,首航节能全资子公司敦煌首航节能新能源有限公司获得甘肃省*复函,同意由该公司开展敦煌10兆瓦熔盐塔式光热发电项目前期工作。按照业内预计,该项目有望被纳入国家*后续1吉瓦示范电站阵营,获得国家核定的示范上网电价。
兴业证券研究员分析称,在国家电价补贴下,上述示范项目前期巨额初始投资给开发商带来的资金压力将得到缓解。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前期示范项目运行积累的技术储备和项目运行经验,将为这些公司未来在千亿元甚至万亿元的光热发电市场蓝海遨游时积蓄超越其他同行的*优势地位。
该研究员表示,从产业链角度分析,任何新兴产业从起步到成熟,其上游的制造业必定也将崛起。这一点在风电、光伏等行业已有验证,未来的光热发电也不例外。
根据兴业证券整理统计,目前的A股市场上,进入光热发电制造业领域的上市公司不下5家,主要涉及上游光热发电主要设备包括采光镜、集热管和导热介质等的制造。例如,杭锅股份早在几年前便向杭州中控太阳能增资5000万元获得20%股份,而随着杭州中控太阳能热发电项目获得1.2元/度的上网电价,项目商业化运作后的收益必将被杭锅股份分得。航空动力和三花股份也均在碟式太阳能热发电关键装置领域耕耘数年。而金晶科技则在2003年通过与美国PPG公司进行战略合作的方式,涉足光热发电的基础部件超白玻璃的生产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