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工失往日风光 总结经验再出发
- 2014-09-19 09:21:561917
煤化工失往日风光 总结经验再出发
降温势在必行
据统计,自2013年开始至今年初,煤化工项目总投资约达5000亿元,共计22个煤化工项目获国家*准许开展前期工作。而各地上报*欲获得“路条”的煤化工项目达104个,总投资额估计在2万亿元左右。
“确实出现了过热的局面,煤化工投资、技术密集,要求的条件很多,不是有煤有钱就能做,尽管近些年煤化工在技术方面有很多突破,但是关键技术仍有缺失,同质化现象严重,已有的技术可靠性和示范项目经济性有待验证,而且煤化工产业过快发展,有可能打破局部地区脆弱的水资源平衡和生态平衡。”
根据公开资料,煤化工生产中转化1吨煤用于煤制油或煤制烯烃,需用水约10至15吨。真正上规模的煤化工企业,每小时的用水量约为2000至3000吨。而且,煤化工行业碳排放量较大,预计2015年达到4.7亿吨。
在这种情况下,为西部疾进的煤化工行业“降温”势在必行。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胡迁林透露,国家*明确表示严格煤化工的能源转化效率、水耗、排放等产业准入要求,并根据地区条件实行差别化政策。以煤制油为例,此前每吨产品的水耗基本值为9至10吨,*值为6至7吨,而即将出台的准入政策则将全国分为一般地区和缺水地区,其中一般地区每吨产品的水耗基本值为8至9吨,*值为6至7吨,而缺水地区的水耗基本值和*值则分别为6至7吨和5至6吨。
吸取经验教训
我国自2005年起开展现代煤化工示范至今,已有近10年的历史,建成的煤化工示范项目也有多个。但这些示范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有什么样的经验和教训、还存在哪些不足,至今没有从国家层面加以全面总结和评估,也没有在业内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比如一些示范项目在设计环节就出现的问题,正在一个接一个地被其他项目所“复制”和“遗传”,付出的无谓代价十分惊人。因此,建议由国家出面组织专家学者,集中对现有煤化工项目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一次全面的梳理和总结,让示范项目真正起到“示范”的作用,让后来者少走弯路。
而对于已核准但尚未上马的煤化工项目,建议暂缓建设。近两年,一大批现代煤化工项目获得了“路条”,现今有的处于观望状态,有的正在开展前期准备工作,有的已悄然动工。鉴于煤化工项目的高风险性和对西部地区水资源及生态环境的重大影响,建议国家一律暂缓这些项目的继续推进,待现有示范项目技术、环保等瓶颈问题真正取得突破并形成成熟经验后再行考虑。并建议地方政府从近期西部地区屡屡发生的重大环保事件中汲取教训,谨慎对待煤化工项目的“落户”。同时,也希望拿到“路条”的企业多听听各方声音,多做做项目的“不可行性”分析,多看看已建和在建项目的实际情况,切勿盲目跟风冒进。
科学发展煤化工
一年的煤焦油几千万吨,一年的焦炉气2000多亿方,去年所有天然气的消费总量才1600亿方。那么,这些副产品能源应该怎么利用呢?做甲醇、搞小发电既没有做到高质产品和利用,产生的污染也很严重。因此,如何清洁利用副产品,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煤化工个制约因素是水,需要消耗大量水资源。我国现在动力煤40%的比例是长焰煤和褐煤,挥发性达到了30%~40%,如果干馏加氢能得到气柴油,同时可以获得大量的甲烷和氢气。但是,现在是把“好东西”都低效利用了。我们提出来煤化工产业的发展要科学,干馏大的优势是“不要水”,因为这些水可以回收利用,符合我国的技术思路。
要做好煤炭发展的顶层设计,推动分子梯级利用,积极规划建设和发展煤化、电热一体化。过去追求的是技术成熟,所以上马的都是单一的项目,没有考虑上下游的衔接。现在技术已经成熟,工艺流程线路已经打通,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进行园区化发展,否则会大大增加煤化工污染治理的成本。
同石油化工相比,煤化工产业在能源消耗、资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等方面面临更大的压力,实施节能减排的任务更加繁重。所以,资源、环境生态的承载力是科学发展煤化工的基础条件,必须通过科技的支持,进一步加大低碳技术攻关,大限度提高能源转化效率,走率、低排放、清洁加工转化利用的发展路径,实现绿色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