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机械设备网

登录

我国进入能源革命大时代 或将成典范

2014-09-23 14:02:091879
来源:中国化工机械设备网
  导读:说:“面对能源供需格局新变化、能源发展新趋势,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必须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我国能源革命包括减量革命、增量革命和效率革命三大路径,核心是平衡经济发展、能源消费与生态环境三者的关系。



我国进入能源革命大时代 或将成典范
  
  现代能源体系重构
  
  过去几十年,经济发展所付出的环境代价表明,我国原有的能源供给和消费模式越来越难以为继,在此背景下,我国的能源战略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不久前召开的*财经工作会议,专门就中国能源安全战略进行了定调,国家主席提出了要推动我国在能源消费、能源供给、能源技术和能源体制等四个领域的“革命”。
  
  能源革命的概念一经提出,就引起了能源界的强烈反响和不同层面的解读。有观点认为,能源革命要求未来经济增长要放在环保和能源需求的双重约束之下,能源革命需要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配合;也有观点认为,能源革命是一次清洁再生能源的革命,这将促使可再生能源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另一引擎。各种不同的解读都围绕着一个中心展开——顶层设计中的能源革命,将不再是对我国能源战略的修修补补,而是一次彻底和根本性的变革。
  
  然而,要在能源领域实现彻底和根本性的变革,首先需要建立现代化的能源体系。早在“十二五”能源规划纲要中,国家就提出要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多元发展、保护环境,加强互利合作,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
  
  深刻影响产业格局
  
  对于这次能源革命,各方在观念上要有大的改变。在此次能源革命中,没有旁观者,都是参与者,而且都是利益相关者。石油和化工行业更是如此。
  
  朱和说,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要做能源革命的参与者和*。该行业既是如汽、柴油等能源的生产者,又是能源的消费者,很多化工企业又是用能大户,这就决定了石油和化工行业在能源革命中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位置,既可能成为革命的动力,也可能成为革命的阻力。能源革命对石油化工行业影响较大,这些企业应该走在国内能源清洁有效利用的前列。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能源化工处副处长韩红梅表示,在能源革命的号召下,以煤制天然气为代表的煤基清洁能源生产方式应得到鼓励和发展。在西部煤炭资源产地将煤炭就地转化为清洁能源天然气后再输出,是全国层面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的重要方式。她表示,煤制天然气与燃煤发电同为煤炭清洁利用方式。二者相比较,在生产环节,煤制天然气能源转化效率更高、二氧化硫脱除率更高、氮氧化物产生量更少。在输送环节,煤制天然气采用管道输送,能量损失更低;在消费环节,天然气与电的能效优劣取决于具体的消费方式。从全生命周期角度,煤制天然气在供暖、工业动力、工业窑炉、炊事、冷热电三联供等领域具有比较优势。而燃煤发电在交通动力等领域具有比较优势。
  
  李勇武强调,石油和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能源产业、基础原材料产业和支柱产业,也是用能耗能的主要工业部门之一。2013年,全行业在节能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不仅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大幅下降,而且行业技术创新也取得了新的突破。但是,行业节能工作面临的形势仍十分严峻,实现“十二五”节能目标面临着很大挑战,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创新能力较弱、能源需求压力巨大、能源生产和消费对生态环境损害严重等突出矛盾和问题,特别是产能普遍性过剩严重影响了行业节能工作。在石油和化学工业,从炼油到无机化工原料、农用化学品、染料、橡胶制品等传统产业以及部分有机原料、合成材料等新兴产业的产能都严重过剩。其中,炼油产能过剩约2亿吨,尿素、甲醇、烧碱、电石、聚氯乙烯等产能过剩超过1000万吨,磷酸二铵、磷酸一铵产能大约一半过剩,纯碱产能过剩约850万吨。
  
  或将成能源革命典范
  
  德国《明镜》周刊9月11日一期一篇文章指出,中国目前在风力、太阳能和水力等清洁能源领域的蓬勃发展,世界任何国家都无法企及。2014年上半年,绿色电力已占德国发电总量的31%,同比增长6%。而中国绿色电力的占比去年就已接近30%。
  
  德国绿党能源政策专家汉斯-尤塞夫·费尔说:“中国已经意识到经济快速增长之后的环境问题。如今,他们正迅猛开展能源革命。”
  
  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能源专家约翰·马修斯等人在本月一期《自然》杂志上发表分析报告指出,其他国家应效仿中国,提高水力、风力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发电输出量,以降低可再生能源的成本。
  
  在能源消费领域,中国强调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推动节能减排。中国正在实施的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要求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能效水平提高。规划提出,到2015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6%;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全部能源消费的比重将达到15%。此外,中国政府还提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规划。
  
  对此,能源署经济学家法提赫·比罗尔2013年6月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认为‘十二五’规划中,鼓舞人的就是其设定的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目标,以及推动水力等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举措。”他说,这是努力减排的表现,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选择。
  
  谈到中国减排努力对世界的贡献,比罗尔说,中国排放量基数很大,其切实努力不仅有助于实现减排目标,还将对其他发展中国家以及发达国家起到示范作用。
  
  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希姆·施泰纳2013年5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肯定了中国政府制定的“十二五”规划,并称中国已成为发展绿色经济的先锋。
  
  他在同年10月第六届南南发展博览会开幕当天说:“中国政府鼓励私有部门和企业成为更清洁、更少污染的社会生产部门,这是中国政府所强调的生态文明。这一理念体现了中国的发展思路是从根本上平衡环保和经济发展,并将这一理念贯穿于未来发展计划中。这对中国、对其他面临环保和发展平衡问题的国家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欧盟委员会负责气候事务的委员康妮·赫泽高在2013年11月底华沙气候大会闭幕后表示,应对气候变化既需要“自上而下”的气候协议约束,也需要“自下而上”的各国主动减排,“我发现中国已经做出许多很实际的气候努力,这非常振奋人心,也应当在气候谈判中得到其他国家的关注”。
  
  中国的能源革命正在进行中。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各项改革措施已在制定或顺利实施中。通过不断调整能源结构,挖掘存量资产中的节能潜力,同时运用新技术大幅提高增量资产的节能水平,一个现代化的能源体系也将随之建立。

上一篇:东营大力发展石油装备成中国石油装备城

下一篇:我国成为油气领域技术研发主力

相关资讯:

分享到: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