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机械设备网

登录

环保既靠法治又靠市场 细分领域展开

2014-11-03 09:47:511629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中国化工机械设备网 国内新闻】随着一系列政策红利的出台,公众期望,各项法规的推行落实,能够成为破解我国环境困境的利器。不过仅靠罚款、关停并转等行政手段并不足以解决所有问题,众多专家表示,通过价格、税收、排污权交易、绿色信贷等市场手段配置资源,鼓励地方政府、企业自觉加强环保,应得到同步加强。
  
  目前,在雾霾频频袭城的背景下,4个配套文件被视作执行好新环保法的“铁拳钢牙”。公众期望,各项法规的推行落实,能够成为破解我国环境困境的利器。不过,我们仍需意识到,仅靠罚款、关停并转等行政手段并不足以解决所有问题,通过价格、税收、排污权交易、绿色信贷等市场手段配置资源,鼓励地方政府、企业自觉加强环保,应得到同步加强。近日召开的*常务会议,决定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推进政府向社会购买环境监测服务,就凸显了我国政府利用市场机制解决环保问题的重大意识转变。
  
  以惩罚思维治理环境,短时间内或*,但*效果却十分有限。因为企业和地方政府作为“理性经济人”,会计算边际效益和边际成本,采取自身利益大化的行为。一些企业家会权衡守法和违法的成本与收益,在只有惩罚而缺少奖励的情况下,容易出现“花钱行贿”或绕开监管等方式逃避;一些地方在经济增长、财税激励等考量下,容易采取牺牲环境的发展行为,从而出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现象。即便监管部门严守职责、雷厉风行,面对基层大量“散而乱”的企业主体,监管成本之高也是*难以承受的。
  
  很长一段时期,人们普遍认为“不应把环境问题货币化,因为它是无价的”,要更多从劝告、惩戒等角度保护环境。沿袭传统思维,就无法建立一套激励市场有效配置环境资源的政策体系。直到上世纪90年代,人们才认真看待经济杠杆在减少排污中的积极作用,认识到在实施保护公共资源手段时,奖励的有效性并不亚于惩戒。我国环境保护的严峻现实也告诉我们,仅仅靠惩罚难以达到可持续环保目标。
  
  目前,我国保护环境的经济手段相对缺乏。相关政策体系应按照市场规律,运用价格、税收、财政、信贷、收费、保险等经济手段,基于利益调节或影响市场主体的行为,以市场机制激发经济参与者的“利己心”,促进总体环境经济福利。
  
  然而,我国环保行业仍属于弱周期性行业,与宏观经济相关性较小,基本不会随宏观经济的周期起落而相应变动,但与国家的产业政策紧密相关。现阶段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仍具有很强的政策依赖性,政策是环保行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
  
  因此,需要紧随政策才能更好地把握环保行业发展的趋势,并从中挖掘出潜在的投资机会。而随着政策持续加码,环保行业处于黄金发展期。
  
  对此,众多业内人士认为,我国正处于环保投入曲线与库兹涅茨曲线双升通道中,污染事件高发,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这与“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的愿景相背离,环境污染治理迫在眉睫。“十二五”期间,政策密集出台,治理领域迅速拓展、需求逐步深化,环保投入力度也在不断加大,预计投入达3.4万亿,环保行业发展进入黄金期,细分市场机会涌现。
  
  大气治理深入推进,非电市场迎来大发展。
  
  雾霾困局引发政策持续加码,环境“十二五”规划将氮氧化物纳入主要污染物约束性指标;“大气十条”发布及后续相关配套政策出台,大气污染治理全面推进。目前火电烟气市场渐趋成熟,工程建设高峰已近尾声,但运营市场潜力巨大。非电烟气领域正在成为政策关注的下一重点,钢铁等工业烟气处理市场迅速开启,并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水十条”渐行渐近,政策利好将催生水处理行业高景气度。
  
  水污染事件、水资源短缺、饮水安全等问题持续引发关注,水污染治理政策有望再度加码。“水十条”预期于年内出台,该计划预计投入资金达2万亿元,将全面推进水污染防治。政策一旦落地,水处理市场或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固废治理市场潜力巨大,政策助推行业加速发展。
  
  相对环保领域其它子行业而言,固废处理行业发展相对滞后,也因此未来发展潜力更为巨大。“十二五”期间,固废治理的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行业投资持续升温,细分领域精彩纷呈,垃圾焚烧发电、危废处臵、电子垃圾拆解等进入发展快车道。预计随着政策的持续推进和落实,以及监管趋严,固废处理需求将不断得到释放,行业也将加速发展。

上一篇:“地沟油”经研发变身成钻井润滑油

下一篇:中加能源合作在曲折中前进

相关资讯:

分享到: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