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乙烯产业迎来新机遇 布局仍需谨慎
- 2014-12-10 09:37:181900
我国乙烯产业迎来新机遇 布局仍需谨慎
乙烯工业吸引力
我国乙烯工业经过近十年的迅猛发展,目前产能排名*二,仅次于美国。据统计,截至2013年,我国乙烯产能约1800万吨。随着四川炼化一体化项目80万吨/年乙烯开车及多个煤基烯烃项目的投产,2014年底乙烯产能将突破2000万吨。虽然产能增长迅速,但仍不能满足需求,下游需求前三位的聚乙烯、乙二醇和苯乙烯等仍需大量进口,乙烯当量自给率仅有50%左右。也就是说每年有2000万吨的缺口需要填补,这对于投资者有相当大的吸引力。
未来乙烯生产将继续向规模化、集约化和炼化一体化发展
新建乙烯装置将以百万吨级为主,装置规模将继续扩大。世界乙烯装置平均规模也逐年增加,沙特的乙烯装置平均规模已达到91万吨;新加坡的乙烯装置平均规模为77万吨;北美地区的乙烯装置平均规模为65万吨。特别是,中东资源国家已将完善石油工业上中下游产业链,进一步发展炼化工业作为重要发展战略,利用其廉价天然气资源优势,在其国内与跨国大公司合资就地建设和到国外与有市场前景的国家合资建设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
我国随着一批新建和改扩建乙烯项目的投产,乙烯装置平均规模得到进一步提升,达到64.0万吨,较去年增加8.0万吨,高于世界52万吨的平均规模。目前,国内乙烯工业基本形成长三角、环渤海和珠三角三大乙烯产业聚集区,乙烯产能分别占国内总产能的26%、29%和13%。
国内乙烯生产技术国产化和乙烯产能布局化程度越来越高
我国乙烯生产技术不断升级和提高,大型裂解炉、裂解气压缩机等关键设备已实现国产化。石化120万吨乙烯改扩建项目的技术工艺包采用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实现完全国产化。另一石化大乙烯建设中,国产设备达到72%,实现关键设备乙烯压缩机组的国产化,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这一技术的国家之一。我国以煤等非石油基原料制乙烯的技术也取得突破性进展,神华包头煤化工等多个示范项目已投产。
仍需谨慎布局
在油价连续下跌之际,国内本应九连跌的成品油价格调整却戛然而止,不是国内成品油价格不跟接轨,而是国家提高了成品油消费税,这给我们一个明显的信号就是国家要提倡绿色出行,减少尾气排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对于炼厂来说,就是要减少成品油的生产而增加石脑油的供应,这也从另一侧面鼓励炼化一体化项目向乙烯及其下游化工方向发展。
有了国家产业政策支持、七大石化产业基地规划以及原料价格的大幅下跌和进口替代的需求,“油头”乙烯产业还要合理布局。首先是原油进口是否方便,二是终端产品是否有市场,三是乙烯及下游配套装置规模大小,需有效处理好石化产业的结构性矛盾。就拿乙烯第二大用途的乙二醇来说,目前国内自给率不超过30%,超过800万吨乙二醇需要进口,虽说煤基乙二醇已投产、在建和拟在建的产能超过1000万吨,但是由于装置无法长时间正常运行和产品质量达不到大规模聚酯生产所需的要求,下游聚酯企业很少用煤基乙二醇作为生产原料,同时油价大幅下跌后煤基乙二醇生产成本优势也荡然无存。因此在新建乙烯下游装置中可以多考虑配套乙二醇装置。
未来我国乙烯产业将继续向规模化、集约化和炼化一体化发展。目前我国石脑油裂解装置分布在16个省市,其中长三角、环渤海和珠三角三大乙烯产业聚集区约占70%,国家提出建设的七大石化基地也都位于这三大聚集区。这些地区乙烯产业应基地化和园区化,才能保障不同企业生产装置相邻互联,上下游产品互供,管道相连输送,生产规模匹配,污染物统一处理,公用工程和辅助设施集中建设、统一供应服务,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降低运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