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跨界玩3D打印
- 2015-01-19 14:30:041901
中石化跨界玩3D打印
3D打印技术日渐成熟
近来这一、两年3D打印技术日渐成熟,机械设备也逐渐平价化,各种形式的“3D打印机”扑天盖地席卷*,相关的技术应用与发明创作不胜枚举,就有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地在各地出现。这一个潮流不但开始影响各个产业的生产制造模式,也慢慢地与一般大众的生活产生了关联。3D打印技术,相较于以往不但更新了生产的流程,从设计到制造之间的时间与程序也大幅缩短,并且可以做出传统工艺制程无法完成的复杂精细的形状。将来跨国的制造业者更有可能把超大型的工厂规模缩小,并将工厂分散至各国主要供应市场,即时提供平价本地化产品,如此才能迎合各地口味不同的市场产品需求,也就是说竞争的立足点与中小型企业相当了。塑胶制造业者更有机会跨越与通路商之间B2B的商业模式,自主的创建B2C的定制化多样性消费市场,是产业拓展市场的一大利器,所以中小型企业需要重新思考如何利用3D打印技术建立全新的商业模式。
跨界进行中
傅成玉表示,中石化接下来要实现三个转变,即粗放型外延式发展转向集约型内涵式发展;“石油+化工”的大产业结构转向“能源+材料”的大产业结构;主要靠加工制造创造价值转向主要靠技术创新和服务增加价值。此外,中石化还将创立创新园区,任何人的创新设想一旦被认可,项目提出人可自行组织项目团队,由公司提供资金支持。
在未来的经济增长点方面,傅成玉提出,一是延伸天然气产业链;二是发展非油品业务,推进跨界融合经营;三是布局节能环保产业,成立专业公司;四是有计划地发展新能源;五是布局发展新材料,研究探索开展3D打印业务,为开发3D打印材料创造条件。傅成玉还透露,中石化将围绕汽车相关的衍生需求,持续推进便利店、汽服、O2O、保险、金融等领域的跨界经营。
3D打印店: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1月7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成都东郊记忆内的成都3D照相馆——“造梦机”3D照相馆,只见大门紧闭。“半年前就关门了。”院内一位清洁工人告诉记者,刚开业时,几乎每天晚上和周末,店内都挤满了人。
“我们已经搬到成都青羊工业集中发展区,不再做人像打印业务了。”记者拨通成都造梦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倪泰乐的手机,确认了店铺关门的消息。据他透露,门店关门是因为公司投资人突然撤资,也带走了部分技术人员。现在,公司转做工业模型和建筑模型。
几乎和“造梦机”同时开业,成都春熙路上一家名为XYZ的3D打印照相馆也已离开了这片繁华商区。辗转打听,记者才得知这家照相馆已经搬到温江。“一开始几乎只做3D打印人像,单价在1000元上下,客人远没有想象的多。春熙路的房租已经负担不起了。”经理漆明海解释说。如今,人像打印只占这家公司业务的一半,“虽然通过改进技术,把单价降到400元左右,但需求量还是太小,我们已经不接散客,只接全国各地的其他照相馆的批发订单。另一半业务靠打印工业模型来支撑。”
目前,在成都开门店坚持3D打印人像的公司,只有“品啦造像”一家。2013年底,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的刘东加盟上海“品啦造像”,在成都*中心开起一家门店。“他家的人像做得挺精致的,但给孩子打个10几公分的小人像就要八九百,还是太贵了。”1月10日,成都市民肖玲琳带着7岁的女儿来到“品啦造像”,看过一圈后还是决定放弃。
“生意不是很好。”刘东说,目前来看,市场需求没有预想的大,只能达到预期的7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