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岁岁“煤”相似 季度月月“价”不同
- 2015-02-02 09:35:061956
年年岁岁“煤”相似 季度月月“价”不同
长协模式不再
电煤价格并轨初期,全国上百家煤电企业焦灼不安。“有形之手”松开后,定价机制还会延续之前的长协模式吗?
答案是否定的。两年多来,煤电企业一直在摸索可行的定价模式,其定价模式的变化在前些年铁矿石的定价模式上有迹可循,从初的长协定价,到季度定价,再到2014年的每个月初调价。
定价机制的改变跟煤炭价格的大幅波动不无关系。之前是年年岁岁“煤”相似,岁岁年年“价”不同,而现在是年年岁岁“煤”相似,季度月月“价”不同。2013—2014年,随着煤炭价格的加速下跌,煤炭市场定价机制也变得较为混乱。
然而,不变的是,每到12月初,煤电企业还会举行订货会。变化的则是,往年订货会的合同是有量有价,而这两年订货会的合同是有量无价。
煤炭定价机制将走向何方?
前些年,在夏季和冬季的用电高峰,各省为保障电煤供应,大都通过实施阶段性供应指令性计划、约谈、控制电煤外流出省等措施,压低煤价,维系煤炭供应局面。另外,电煤市场有计划煤和市场煤之分。对电厂而言,到厂电煤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计划煤,另一部分是市场煤,计划煤价格远低于市场煤。随着煤炭价格的上涨,电厂的燃料成本不断攀升。一般而言,煤炭成本占千瓦时电成本的60%—65%,而2011—2012年,一些百万千瓦的电厂,其燃料成本已经占到千瓦时电生产成本的90%以上,高甚至达到95%。
“当时,计划煤价格偏低,但不是所有的电企都能拿到计划煤,即便有的企业拿到了计划煤,煤企在价格上涨到高点时也不会全部兑现承诺的供应量。”华东地区一电企人士回忆。
到季节性用煤时期,按一吨电煤计算,市场煤要比计划煤高出100多元钱。面对这样的诱惑,不少煤企借口煤矿检修,迟迟不兑现供应。“我们为了拉煤,去煤企好话说了一箩筐,可是他们还是套用‘限产限供’的说辞。”上述华东地区电企人士说。
在煤价“步步高”时,卖方可谓是“稳坐钓鱼台”。不承想,这两年,煤价遭遇“滑铁卢”,卖方为争夺话语权“如坐针毡”。
煤炭市场“风水轮流转”,进入2012年后,煤炭市场“春天的故事”完结。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煤炭需求下降,再加上价格低廉的进口煤大量涌入,国内煤企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2014年,不少煤企由于煤价的持续下跌而不得不选择停产。价格下跌、销售不畅等压力集中在煤炭企业身上。
这两年,煤电谈判定量不定价,相比进口煤,国内煤炭并没有优势。在煤价变化比变脸还快的时代,之前的定价机制又怎会延续?
神华推动煤炭定价机制迈向市场化
从我国煤炭定价机制的发展来看,从纯计划价格、双规制,到大型煤企定价还是“4 1”定价,煤炭定价的市场化程度较低,都是基于当时供求格局和价格体制不完善的特点背景下,出现的有悖市场规律的短期不合理定价机制,不利于煤炭行业的健康发展。
从煤炭定价方面来看,以美国为例,煤企与电厂每年确定一个年度价,长协价原则上是不变的。在煤炭相对过剩的时候,煤炭价格按成本加低利润确定,而在煤炭供应短缺的时候,以电厂成本价为基础确定一个合理价格,这体现的是煤电行业的相伴共生的良性生态关系。这种定价方式在我国暂时比较难以成形,我国的煤电生态系统是各自为政互相挤压,未形成这种良性的煤电行业生态环境机制。
2015年神华集团提出了季度定价模式:即一季度挂牌价格520元/吨;第二季度以后的定价模式为:上季度神华挂牌价*0.3 上季度环渤海指数均价*0.7,大客户可在此基础上优惠10元/吨。从第二季度开始,港口煤炭价格由生产企业期望销售价格与消费企业市场实际采购价格两部分构成,其中70%价格决定权交给了市场。
这种定价模式业内认为,一方面维持了煤炭现货贸易价格的相对稳定,另一方面也顺应了市场和电企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