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机械设备网

登录

海洋微塑料危害不容忽视 加大回收利用刻不容缓

2019-04-18 09:36:46681
来源:*
  【化工机械设备网 热点关注】塑料的发明,为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巨大的便利。自20世纪50年代起,塑料年均增长率保持在8.5%。到2016年,塑料产量达3.35亿吨。我国是世界塑料生产和使用大国,且进一步增长的潜力十分巨大。
 
  然而,塑料在使用后,一部分由于收集处理不及时而进入环境,发生破碎、降解,给地表水、土壤和海洋等带来严重环境污染。近年来,我国开展的多次大洋和极地科考中,均在海洋中检测出微塑料。
 
  海洋微塑料究竟是什么?其危害何在?该如何防范、治理?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术界和管理者普遍认同,微塑料是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在各种海洋介质中均有存在,包括生物体。
 
  据*报道,我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去年从大洋深处带回了海洋生物样品。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4500米水深下生活的海洋生物体内,竟检出了微塑料。2019年年初,*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在南极鲍威尔海盆开展科学考察。他们通过船载泵取得500升表层海水样本,用显微镜观察时,也发现有小于0.3毫米的微塑料。这是中国科学家在南极海域发现微塑料。
 
  根据科研人员的实地调查发现,从近海到大洋,从赤道到极地,从海洋表层到大洋深处,海洋微塑料无处不在。
 
  “不管是水体还是沉积物,从海表到海底,以及海洋沉积物中,都发现微塑料的存在。”国家海洋环境检测中心表示,2017年他们实验室开展过相关研究,结果显示,约76%的鱼类肠道、消化道都检出有微塑料。
 
  不过对方指出,微塑料是一个新型环境问题,当前研究仍存在进一步拓展的空间,包括监测方法的标准化。目前,微塑料分析方法尚不统一,不同研究之间的可比性并不强。对此,学术界正在努力推出相应的标准化分析方法。目前,在大部分微塑料对生物体影响的实验室研究中,其浓度都高于实际环境浓度。而从非常高的实验室加标浓度外推实际的生物效应,仍存在一定不确定性。
 
  与大型塑料一样,海洋微塑料对地球生态环境也有负面影响。但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报道,目前尚无直接证据表明,通过食用海产品可以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关于微塑料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的影响,目前仍在研究中,但其潜在影响不容小视。因为小于5毫米的微塑料颗粒,还能继续分解为更细的颗粒,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需要格外关注。
 
  “它们本身含有增塑剂,并能从环境中吸附有毒有害物质。当被海鸟、鱼类、底栖动物等海洋生物摄食后,会损害海洋生物的消化道,或刺激其胃肠组织产生饱胀感而停止进食;其所携带的有毒有害物质也会对海洋生物产生不利影响。”国家海洋环境检测中心发言人说道。
 
  微塑料是近年来社会高度关注的环境问题。2016年,联合国环境大会将海洋塑料垃圾和微塑料问题等同于气候变化等性重大环境问题,相关国家和环境组织还出台了行动措施和法规。
 
  中国是早颁布限塑令的国家之一——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袋。此外,国内相关海洋环保法律法规、条例、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也要求加强塑料陆源入海污染防控,严控塑料垃圾入海。
 
  国内实施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方案有效减少了陆源和海源垃圾输入,固废特别是塑料废弃物的回收利用也从源头上防止陆源垃圾入海。
 
  近期实施发布的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了地膜回收要求,旨在进一步从源头上防止陆源塑料垃圾入海的输入。*则启动了重点研发专项,专门针对海洋微塑料的来源、分布和防治技术开展研究。相关部门也从2007年起实施业务化海洋垃圾监测,并于2016年开始监测海洋微塑料。此外,我国还积极提升公众意识,转变公众消费方式,降低一次性消费制品使用率。
 
  国家海洋环境检测中心表示,今后将从研究方案、加强监测、科学评估、社会参与、宣传教育以及合作等6方面开展海洋微塑料污染防治;并应加强海洋垃圾监测,掌握海洋垃圾和微塑料分布规律,开展相关领域科学研究,更加科学地评估海洋垃圾的环境影响,特别是微塑料对海洋生态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另外,还要加大社会参与垃圾分类的支持力度,加强塑料垃圾的回收和资源化利用;推动公众参与,转变消费方式;参与应对海洋垃圾和塑料污染的进程,积极推进海洋垃圾治理。”负责人如是说。
 
  原标题:海洋微塑料危害不容忽视

上一篇:浙江:到2022年氢能产业总产值规模超百亿元

下一篇:悉尼未来将完全实现利用可再生能源供电

相关资讯:

分享到: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