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付费进入下半场 科学仪器行业如何入局
- 2019-06-18 08:36:22322
【化工机械设备网 市场分析】忘了从什么时候开始,每天上下班路上都会打开得到APP听一本书。短短十几分钟的时间,因为耳边流淌着的知识而变得有意义起来。相信不少知识付费用户都有类似的习惯,用知识来填补碎片化的时间,尤其是漫长而枯燥的通勤时间。除此之外,在学习或者工作以外的业余休息时间,很多人也选择用一堂付费课程来充实自己。
遍观当前知识付费市场,平台丛生、形式多样,但是内容左不过是按照大类进行区分。计算机、心理学、营销、历史……这些类别的课程相对更受欢迎,比较容易得到用户的买单。不过,很多课程仍停留在入门阶段,往往带有“无需基础”、“XX天学会”、“每天X分钟”等标签。对于已经掌握基础知识、想要往更高层次学习的专业人士来说,这些课程没有付费学习的必要,或者平台上根本没有他们所需的专业知识。尤其是科学仪器行业的从业人员,他们渴求的知识往往需要从专家处获取,但是这些面向大众的知识付费平台在科学仪器方面显然是一片空白。那么,科学仪器行业是否需要一个更加专业化、深度化、垂直化的知识付费平台呢?答案自然是肯定的。
近年来,科学仪器行业不止一次谈到“人才荒”的问题。很多科学仪器企业一直都处在招聘状态,“广发英雄帖”却常年没有人来应征,或者在应征者中找不到符合条件的高素质人才。一些求职者的能力无法满足心仪岗位的需求,亟待学习更多专业知识和技能。即便有了工作,很多从业人员也希望通过学习提升自己,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与此同时,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也需要对员工进行高质量的技术培训,提高团队的创新能力。然而,网络上的信息庞大冗杂,充斥着大量的低质内容,无法满足这些专业人士的需求。因此,针对科学仪器行业开设知识付费平台很有需要。
那么,开设科学仪器行业的知识付费平台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呢?这绝不是拍拍脑袋就能办成的。
首先,知识的提供者,大多是科学仪器行业的专家,普遍来自政府部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如何邀约专家,课程如何开展,收益如何分配,这些都是平台需要考虑的问题。在建设初期,平台需要主动邀约一批专家“开课”,并在潜在用户群体当中做好推广。后期课程和用户数量增加之后,平台运营模式逐渐规范化,才会有专家主动加入。因此,要快速做好平台,需要前期投入大量的资金,这对平台建设者是不小的考验。
其次,当前很多知识付费平台的内容良莠不齐,充斥着大量低质量、无意义的知识,降低了用户的学习兴趣,导致平台的完课率、复购率很低。因此,平台需要对内容进行严格审核,提高知识的含金量,杜绝“标题党”、货不对版、虎头蛇尾等现象发生。对此,平台可以与一批专家、机构、企业签订*协议,保证部分高质量课程能够定期更新,坚持“内容为王”的原则。在宣传一些专家精品课程的时候,切忌夸大其词、过度包装,要讲求实事求是。
再有,付费的知识产品很容易遭到侵权,被二次传播甚至售卖。如何保障专家和平台的利益,是一个头疼的问题。由于当前知识产权保护的界限还不是很清晰,监管措施也还不到位,导致很多侵权行为无法界定。另一方面,二次传播的路径往往比较隐蔽,加大了查处的难度和成本。因此,平台需要提升网络安全技术,加强知识产品的权益保护,杜绝侵权产品流入平台之中。同时,也要呼吁科学仪器行业的从业人员,不要通过薅羊毛的方式获取知识,而是选择正规的途径去学习和交流。
后,回归到平台的盈利模式上。建设平台的根本目的是传播科学仪器知识,提升人才的专业素养,推动整个行业向好发展。不过,平台运营需要成本,一味让利会缩减平台寿命,不利于*发展。而且知识付费也彰显了对知识的尊重,能够鼓励更多人分享知识。因此,科学仪器行业的知识付费平台需要探索适合自己发展的盈利模式,比如课程分红、广告收益、企业合作等等。
小结:有学者认为,未来的知识付费市场并不是大而全的,垂直细分化和专业化特征将更明显,这也应证了这篇文章的可行性。作为整个知识付费产业当中的细分领域,科学仪器行业的市场空间可能没有那么大,但是需求却相当迫切,付费能力也很强。未来行业内可能会出现多个知识付费平台,彼此之间势必也会有一场“隐形厮杀”。谁生谁死,一看资源,二看运营。后,很有可能会成为寡头格局,而其他平台只能成为可有可无的“鸡肋”。
原标题:知识付费进入下半场 科学仪器行业如何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