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重污染天气“病因”已定 蓝天保卫战加速
- 2019-08-21 09:57:18358
【化工机械设备网 热点关注】近日,*公布了京津冀“2+26”城市的除尘监测结果。数据显示,2019年5月,有13个城市完成了城市平均降尘量小于9.0吨/平方千米·月的既定目标,到了6月份,完成降尘量目标的城市达到了18个,在大气污染防治上,京津冀等重点区域一直是关注的重点。
在今年公布的2018年生态环境公报中显示,“2+26”城市优良天数较2017年上升超过1%,就拿北京来说,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2017年减少了近10天,由此可见之前对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防治探索有了一定的效果。
*,天气污染治理具有*性和复杂性,目前我国正处于“爬坡过坎”阶段,空气出现质量出现反弹时有发生,从*发布的2019年1~6月空气质量来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同比下降了2%,这就提醒了我们,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形式依然十分严峻。
找准病根,才能对症下药。值得庆幸的是,在今年初,经过1年多来的集中攻关,已基本弄清了京津冀及其周边地区大气重污染的成因,这为接下来的京津冀“2+26”城市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克难提供了夯实的基础。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重污染,是污染物本地累积、区域传输和二次转化综合作用的结果。”*院士、北京大学教授张远航介绍道。针对污染物来源、排放强度和时间分布等,为京津冀重点区域治理大气污染开了一个更详细的“药方”,具体如下:
“病因”确定了,接下来就是如何实施。有专业人士指出,大气污染是区域性问题,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在同一空气流场内,各城市的污染物相互影响,空气质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谁都难以独善其身。
“协同治理”是其中的一个“良方”。目前京津冀地区已经在各地的《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的立法中积累了丰富的协同经验,接下来通过协同立法推动碳市场、清洁能源、节能增效、绿碳增汇等制度的协调规划,将会促进三地经济体系的低碳转型,带来大气污染物排放减少的同步利好效果。
事实证明也的确如此,为了助力京津冀大气治理,天津近年来推进进港煤炭运输由公路改为铁路,很多企业表示新开通的铁路敞顶集装箱煤炭发运模式不仅快捷,而且降低了企业的成本压力;除此之外,河北于今年年中审议通过了2项测定标准,利用气相色谱仪、红外光谱仪、紫外荧光定硫仪等*设备,可、快速、检测煤改清洁能源所用醇基燃料的甲醇及总硫含量,为“清洁煤改”的战略实施提供了*的技术支撑。
在秋冬季来临之前,京津冀等重点区域的大气污染治理情况还不稳定,仍不能松懈。《关于加强重污染天气应对夯实应急减排措施的指导意见》的出台,各地正急锣密鼓的修订完善的重污染天气应急方案和规范填写减排清单。不管怎么说,京津冀及其周边地区大气污染这块“硬骨头”还是要接着“啃”,无论有多艰巨和复杂。
原标题:京津冀重污染天气“病因”已定 协同治理加速蓝天保卫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