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内检出微塑料 扔出去的垃圾又回来了
- 2019-09-23 08:46:20511
【化工机械设备网 热点关注】近日,《*时报》发布了一篇报道称,在人体粪便中检测到微塑料的存在,这一报道是基于维也纳医科大学一名胃肠病学家在互联网上引导的一项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8名身体健康的成年人粪便中均检测出了小于5毫米的微塑料颗粒,并且每10克粪便平均就有20个微塑料颗粒。在此次实验总共检测出的9种塑料中,聚丙烯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这两类成分含量占据了。
自从1910年美籍比利时化学家贝克兰通过树脂添加木屑加热、加压等过程,成功实现了历**人工合成塑料以来,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塑料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包装材料之一,在农业、工业、建筑、包装、医学等领域由非常广泛且重要的应用。但是,塑料的广泛使用也对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根据我国生态环境局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每年产生生活垃圾约1.46亿吨,其中各类塑料废弃物约占13%左右。加之外卖行业的迅速发展也带动了白色垃圾的高速消费,我国已成为世界塑料消费大国,仅快餐餐具我国全年消耗量达4亿至7亿个。随着塑料产量的不断扩增, 塑料垃圾处理已经成为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
面对产量如此之高的白色垃圾,现阶段的处理方法通常只有填埋和焚烧两种。由于难以降解,填埋白色垃圾不仅会占用较大空间,而且析出的添加剂和有害物质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危害植物和农作物,进而影响人类身体健康;但是焚烧塑料垃圾时也会产生二恶英等有毒气体,这些有毒气体进入大气中难以被分解,污染大气的同时也对动物的肝脏及脑造成了严重的损伤。而且白色垃圾几乎都是可燃物,遇到明火或者自燃时很容易发生火灾事故。
由于塑料垃圾对生态环境的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并且难以处理,相关科学研究人员也在努力寻找处理塑料垃圾这个难题的新方法。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杨军教授研究组与深圳华大基因公司等曾在环境学科领域的期刊《环境科学与技术》上合作发表研究论文,证明了黄粉虫的幼虫可以降解聚苯乙烯这类较难降解的塑料,为解决塑料污染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杨军教授表示,塑料在黄粉虫肠道快速生物降解,揭示了丢弃在环境中塑料废物的新命运。
对于生物体内微塑料的成分,可以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微光谱与拉曼光谱两种方法来检测。傅立叶变换红外微光谱基于对干涉后的红外光进行傅里叶变换的原理,即光源发出的光被分束器分为两束,分别到达动镜和定镜,经定镜和动镜反射再回到分束器,动镜以恒定速度作直线运动,两束光经分束器分束后形成光程差且产生干涉。而干涉光在分束器会合后通过样品池,含有样品信息的干涉光到达检测器,通过傅里叶信号变换处理,可以得到透过率或吸光度随波数或波长的红外吸收光谱图,再经分析计算得出相应的物质成分及含量。而利用拉曼光谱法升值可以检测出1微米宽的微塑料。
微塑料对人体的具体影响和伤害暂时是无法说明的,但是根据目前的研究进展来看,微塑料已经进入到包括人类的生物体内,尽管其在动物器官、肠道内分解产生的物质对生物体的影响尚未可知,我们也应尽量减少对于生活中的塑料制品的使用,从细微之处保护人类自身的安全以及生态环境的稳定。
编辑点评:扔出去的塑料回到人体,这一现象说明,我们所污染过的环境,总会在某种时候以另一种方式“回敬”我们。虽然目前微塑料对人体的不良影响还不是很明确,但想要人类避免被环境污染“报复”的命运,我们还是得从保护环境做起。
原标题:人体内检出微塑料 扔出去的垃圾又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