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制药业亟待朝着智能制造转型升级,实现提质增效
- 2020-07-14 13:20:21733
【化工机械设备网 市场分析】医药行业关系国计民生,为防止药品安全问题频繁发生,近年来我国不断出台政策对行业进行供给侧改革,保障药品安全。例如,2018年10月,国家*发布《关于药品信息化追溯体系建设指导意见》,2019年6月发布的疫苗法,以及新版药品管理法等,这些政策都要求建立药企从研发到生产、物流、消费的全过程追溯体系。
专家认为,运用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解决方案是制药企业质量管控升级的关键出路,也是完成生产过程可视化,设备运行数字化,物料消耗精细化、环境监测自动化和信息集成一体化的药品质量管控目标。
传统制药业亟待朝着智能制造转型升级
“当前,药企应加快传统制药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推动医药工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业内如是表示。
笔者了解到,实际上,近年来在医药市场竞争激烈、带量采购等政策频频发布的背景下,降本、增效、提质成为医药企业的挑战。同时随着国家大力推进“中国制造2025”,一些药企已经朝着智能制造方向转型升级。
例如,4月25日,九芝堂宣布其“中药固体制剂智能工厂集成应用新模式”专项项目通过验收。据悉,九芝堂以六味地黄丸、驴胶补血颗粒为示范品种,构建设施互联、系统互通、数据互享、业态互融的中药固体制剂智能工厂集成应用新模式,通过系统的纵向与横向集成,推进中药固体制剂生产过程智能化,实现集团智能管控,全面提升企业智能化管理水平。
江中集团早在2012年便引入智能制造概念,不断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提升产品质量。在江中药谷液体制剂车间,全封闭、全监控、全自动无人是其特点,车间内的大型生产机组有序地运转着,配合完成提取、分离、纯化、配料、洗瓶、灌装、密封、检测、装盒、码垛等等一系列生产线流程。
有药企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加码智能制造,药企的自动化、数字化、信息化水平将得到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产品品质也随之提高。不过目前来看,国内医药行业在新药研发、信息化投入、物流水平等方面的水平还亟待提高,药企智慧升级、合规管理、品质保障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统计显示,全国4000多家药品生产企业中,完全采用计算机控制的不足5%,大部分企业采用的仍是半自动和人工化生产技术,导致药品可控性低,难以制成质量稳定一致的制剂。
药企该如何走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之路?
那么,医药企业应该如何走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之路呢?业内认为,实现医药行业的智能制造,关键在于制药装备和药品生产过程的革新。
其中,在医药行业的上游制药装备方面,医药智能制造将对制药装备的柔性化、智能化以及医药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管控提出更高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医药企业智能制造转型升级需求的扩张,传统的制药装备供应商已经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而具备提供标准化、自动化、精益化、智能化的制药生产设备及整体解决方案的厂家,将更好的助力药企的智能化转型升级。
目前,国内以大型为代表的药机企业正在助推医药智能制造发展。例如,为助力医药智能制造发展,楚天科技近期宣布拟斥5100万元设立控股子公司,该子公司将以提供生物工程下游分离纯化整体解决方案及配套工艺、耗材、设备及泵、阀门等核心器件为主营业务。公司方面表示,此次成立楚天源创是公司战略规划的必然举措,围绕楚天科技“一纵一横一平台”发展战略,有利于促进医药智能制造发展。
据悉,楚天科技2016年2月启动的智能制造新模式项目也已于近日通过验收。该项目的实施实现了从研发、制造、物流、服务等全流程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创建了制药装备的智能制造新模式及智能制造标准,有利于推动我国制药装备企业向智能制造新模式转变。近年来,公司还逐步搭建了智能无菌分装技术产品线、智能系统集成与特种分装技术产品线等技术和产品线平台,打造智能化医药生产整体技术解决方案,提高医药生产智能化水平,为医药生产质量和安全提供更高水准的保障。
而在药品生产过程的革新方面,以中药智能制造为例,专家指出,通过采集和处理中药生产过程中的工业数据,可以更好的控制中药生产质量波动、降低质量风险,实现中药产业智能制造升级。
据悉,有企业通过将中药的传统调剂、煎煮方式进行了根本变革,实现了中医药制造过程的标准化、精准化改进,大大提升了药效和制药效率,还打破了中药生产过程的信息孤岛现象,实现生产全过程监控,合理管理和调度各种生产资源,提高运营效率。
原标题:传统制药业亟待朝着智能制造转型升级,实现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