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散海洋“雾霾” 监测仪器破解海洋垃圾污染难题
- 2021-11-02 08:50:35358
【化工机械设备网 热点关注】近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发布了《从污染到解决方案:全球海洋垃圾和塑料污染评估》报告。报告指出,海洋垃圾中有85%是塑料;预计到2040年,流入海洋的塑料垃圾体积会接近当前的3倍,每年将有2300万~3700万吨塑料垃圾排入海洋。
报告还指出,塑料垃圾会对人类健康、全球经济、生物多样性和气候造成恶劣影响。例如,水体中的塑料垃圾会通过海产品、饮用水甚至是盐进入人体,而悬浮在空气中的塑料则可能穿透皮肤或者是被吸入体内。这些塑料可能会改变人体的激素水平、扰乱发育、危害生殖功能和引发癌症。海洋生物则可能因为塑料垃圾而中毒、产生行为障碍、挨饿、窒息或无法接收阳光。此外,2015年,全球由塑料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相当于17亿吨二氧化碳,而到2050年预计将达65亿吨,相当于届时全球碳预算的15%。报告呼吁人们立即减少塑料使用量、转变“塑料经济”模式,并建立健全的塑料制品流通全流程监控系统。
监测仪器来破解海洋垃圾污染难题
目前,各地都在通过环保意识宣传来推动海洋垃圾的治理,同时通过多种方式对海洋垃圾污染进行监测和预测。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局在完成的“海洋垃圾监测、评估与防治技术业务化研究项目”中,不仅监测和分析了厦门湾海洋垃圾和微塑料污染的现状,还建立了海湾城市海洋垃圾监测方法体系,开展了九龙江入海垃圾漂移轨迹预测预报研究,开发厦门海漂垃圾GIS辅助决策系统,对九龙江入海垃圾的漂移时间、漂移路径、漂移位置、分布区域进行预测,实现了每日对流域入海垃圾漂移轨迹及分布区域的预测预报。
监测工作的改进让海洋治理工作如虎添翼,不过,为进一步做好我国海洋塑料垃圾防治,积极应对国际海洋治理形势的变化,海洋监测工作还要有进一步的突破。国家海洋监测中心指出,目前, 海洋监测工作还存在着三个问题。
为此,我国正在研究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海洋垃圾和微塑料监测技术方法,强化海洋塑料垃圾监测工作,为国海洋塑料垃圾的治理和应对工作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同时,有行业人士指出,可以通过估算河流、排污口、海上养殖和捕捞、海上勘探开发活动等输入塑料垃圾的通量,深入掌握不同海岸和海上活动产生的海洋垃圾和微塑料的来源,制定海洋塑料垃圾和微塑料管控措施的制定,支撑模拟和分析海洋塑料垃圾迁移路径和扩散范围等推动海洋垃圾治理。
海洋垃圾的复杂性、多变化和危害性决定了这并不是一个短期内就能完成的工作,对于作为海洋垃圾治理重要数据支撑的监测仪器行业来说,也要积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在垃圾治理工作中发挥出重要的导向作用, 助力海洋环境治理工作。
海洋“雾霾” 科学仪器判明微塑料污染
针对深海中看到的塑料,想要有效治理,很好的一个办法就是发展相关的垃圾回收技术,但是提及海洋中的塑料治理,就不仅仅是回收那么简单了。目前,困扰我们的海洋塑料污染问题中,有那么一类微塑料污染,它们被称为是海洋中的“雾霾”。正如名字中的“微”所描述的,这类塑料的特点之一就是极小的颗粒体积,不易被直接观察、不易回收、巨大的比表面积会附着更多的病毒。而更重要的一点是,这一特征让他更容易破坏海洋生态中生物的生活状态,威胁生物生命,破坏海洋生物链,后将危害带给人类。
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知的微塑料污染来源包括有化妆品、洗涤剂、显微镜、农业工具、油漆等,其中绝大多数都是通过下水道汇流到大海。当然,面对微塑料污染的实际情况,人类自然不会坐以待毙,一方面,作为海洋环境治理的重要一环,海洋水质监测已经将微塑料污染情况纳入常规指标,借助红外光谱,海洋中的微塑料将无处遁形,暴露在仪器的火眼金睛下。
资料来源:仪器网、环球科学
原标题:驱散海洋“雾霾” 监测仪器破解海洋垃圾污染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