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机械设备网

登录

微塑料可跨越数千公里的大陆?污染监测需重视

2021-12-22 16:32:51514
来源:仪表网
  【化工机械设备网 热点关注】近日,据科学家称,微塑料能够穿越各大洲,到达很远的地方。科学家在距离其源头2800英里(4506公里)的比利牛斯山空气中发现最初在非洲产生的微塑料,污染监测需重视。
 
  微塑料是指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和颗粒。实际上,微塑料的粒径范围从几微米到几毫米,是形状多样的非均匀塑料颗粒混合体,肉眼往往难以分辨,被形象地称为"海中的PM2.5"。与"白色污染"塑料相比,微塑料的危害体现在其颗粒直径微小上,这是其与一般的不可降解塑料相比,对于环境的危害程度更深的原因。
 
  研究表明,微塑料正在成为全球大气中广泛的污染物,其体积小、密度低,可以通过风绕地球传播。而微塑料的危害,正是体现在其颗粒直径的微小上,体积越小,意味着比表面积(多孔固体物质单位质量所具有的表面积)更高,吸附污染物的能力也越强。这也是它与一般的不可降解塑料相比,对环境的危害程度更深的原因。
 
  近日,据科学家称,微塑料能够穿越各大洲,到达很远的地方。科学家在距离其源头2800英里(4506公里)的比利牛斯山空气中发现最初在非洲产生的微塑料。
 
  研究人员从高海拔地区收集大气中的微塑料。然后他们努力追踪这些微塑料的原始来源,看看它们走了多远。其中发现,含有颗粒的空气在到达天文台之前的一周内平均“走”了约4500公里。
 
  此次研究的发下,这意味着,即使是几乎没有使用塑料的地区,也可能受到微塑料来源影响。其中污染包括聚苯乙烯和其它塑料,大部分主要来自包装。污染监测需重视。
 
  污染监测需重视,都有哪些方法呢? 现阶段,检测微塑料的方法包括目前常用的微塑料检测方法包括红外成像等光谱方法和热裂解-气质联用法(Py-GC/MS)等手段。对于微塑料在合成过程中使用化学品和添加剂(稳定剂、抗氧化剂等)、微塑料表面吸附或吸收的污染物质的检测,往往需要色谱质谱联用及原子光谱技术。而在微塑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方面,我们也可以利用质谱与细胞分析等技术进行分析。
 
  此外,高光谱成像技术将传统的二维 RGB 图像与光谱技术相结合,通过将图像上每个空间像素点的光谱特性与对应的空间信息联系,来确定每个像素点所代表物质的化学性质,从而完成对不同样品的详细检测分类。
 
  我们要知道针对微塑料污染就要对微塑料分布特征的监测分析,提升对微塑料问题的科学认知。筛选微塑料污染较轻的海域,搭建长期监测平台,在国内率先建立微塑料污染的环境质量基准。都需要仪器仪表设备来助力。
 
  得益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塑料垃圾的治理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我们每个人应该从自身做起,保护好生态环境,为地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份力量!
 
  原标题:微塑料可跨越数千公里的大陆?污染监测需重视

上一篇:广东省计划投资1083.55亿元用于城镇燃气基础设

下一篇:华谊为化工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示范

相关资讯:

分享到: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