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被生态质量指数创新高!气象监测为生态建设注入源头活水
- 2022-05-11 14:38:17307
前不久,《2021年全国生态气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发布,2021年我国植被生态质量指数为68.8.较常年(2000-2020年均值)提高了7.7%,达到2000年以来最高水平。此外,草原产草量、西北石漠化区植被均达到2000年以来最高。
一系列数字是生态治理、绿色防治的卓越成果。
《公报》显示,2021年植被生态质量指数为68.8,较常年(2000—2020年均值)提高7.7%。与2020年相比,2021年植被生态质量指数提高0.4%,其中植被覆盖度增加0.6个百分点,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增加0.7克碳/平方米。
令人眼前一样的是植被生态质量指数。2012年至2021年植被生态质量指数较2000年至2001年、2002年至2011年两个阶段平均水平分别提高15.9%、7.8%。2021年全国植被生态质量指数迎来新高,一方面与当年较多雨水天气分不开。2021年全国有59%以上的区域降水量较常年(2000年至2020年均值)增多,气温偏高,以北方和西部地区最为明显,湿润、气温为植被生长提供了自然条件。
更重要的是,我国诸多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进一步开展,提升了保持土壤、涵养水源等系列生态服务功能的提升,为生态质量指数提供了重要支撑。
另外,《公告》中还新增了东北地区、秦岭、武夷山区生态质量和服务功能气象影响评估。三处地区野生动植物丰富,对我过生态安全建设起着关键影响。目前,三个区域的评估用于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
《公报》 显示,2021年东北林区水土保持功能较2020年有所提高,呼伦湖面积、扎龙湿地植被生态质量均达到2000年以来最优。整体评估显示,东北地区水热条件较好,森林和重点湿地服务功能提升。
2021年秦岭大部地区降水偏多,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和覆盖度都高于常年,且2000年至2021年降水量呈增多趋势,植被生态质量正逐步提升。2000年至2021年二十年间,武夷山区生态质量指数和涵养水量等水热条件均有提升水源涵养功能得到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等在生态保护方面下工夫,气象部门不断加强对地表生态质量的气象条件影响评估。
气象部门关注象条件对植被生态质量动态变化的影响、地表生态质量的气象条件影响评估等,在技术模型上不断补充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提供数据并提供相应技术支撑,实现对生态质量以及水土保持、防风固沙、固碳释氧等生态服务功能的定量影响评估。
据了解,该《公报》已经是连续第六年发布,主要对我国生态质量、植被覆盖率等数据做出详细呈现及分析。全国生态气象公报弥补了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一个短板,对生态保护和建设规划、重大工程建设等方面都有着极高的参考价值。
该次《公报》不仅再次证明了我国近年生态环境建设的成绩,还让生态气象形成了一个稳定的窗口,对各领域生态气象监测评估的基础上,实现了全域类、多部门协调生态建设系统
下一步,气象部门将,继续提供生态气象保障任务即增强气象监测预测能力及对生态保护和修复的服务能力,深入生态建设工程中。
原标题:植被生态质量指数创新高!气象监测为生态建设注入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