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将建设碳中和监测评估中心 开展温室气体浓度监测与研究
- 2022-11-21 13:37:10268
【化工机械设备网 地方新闻】 日前,浙江省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提升气象服务保障能力。《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建设中国气象局碳中和监测评估中心浙江分中心,建立温室气体监测评估系统,开展温室气体浓度监测与研究。
气象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出于预测预警极端天气事件和监测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需求,高质量气象服务的重要性愈加凸显。为适应新形势下对气象服务的新要求,加快推进气象事业发展,我国在今年5月发布《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对气象事业的发展工作做出部署。在此基础上,浙江省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细化到乡镇(街道),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形成一批具有浙江辨识度的标志性气象成果。到2035年,建成科技领先、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人民满意的现代气象体系。
为实现目标,《实施意见》围绕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气象监测系统建设、数字化智能化改革等方面共提出9项主要任务。
在科技创新方面,《实施意见》要求加强气象科技领域联合攻关,支持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浙江分院建设发展,支持在气象科技领域建设省重点实验室等,支持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气象科技创新,支持气象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
对于气象监测系统建设,《实施意见》一方面在监测系统上要求开展国家级观测站网建设,完善农业、太阳能、风能等观测网,统筹建设海洋、交通、生态等专业气象观测网,提升全省低空天气雷达探测覆盖率和垂直廓线探测密度;另一方面在监测设备上要求加强气象卫星和遥感综合应用,同时完善重要装备迭代更新机制,提升观测装备运维保障水平。
《实施意见》要求推进数字化改革,从气象预报系统的智能化和气象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以及与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大数据的对接等方面,构建“气象大脑”,打造精密监测、精准预报、精细服务、社会监管和综合管理为一体的多跨协同气象重大应用。
《实施意见》还针对空气污染、蓝藻水华、温室气体排放等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问题提供气象技术支持。要求打造国内一流的负氧离子实验室,还要求建设中国气象局碳中和监测评估中心浙江分中心,建立温室气体监测评估系统,开展温室气体浓度监测与研究。
原文如下: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为贯彻落实《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精神,全面提升我省气象服务保障能力,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推进浙江气象高质量发展,助力浙江“两个先行”和全国气象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细化到乡镇(街道),灾害性天气监测率、天气预报准确率、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居全国前列,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形成一批具有浙江辨识度的标志性气象成果。到2035年,建成科技领先、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人民满意的现代气象体系,以智慧气象为主要特征的气象现代化基本实现。
二、主要任务
(一)构建现代气象科创体系,提升气象科技创新能力。加强气象科技领域联合攻关,在省科技计划中加大对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区域数值预报、生态与环境气象、气象装备、人工影响天气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支持力度。支持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浙江分院建设发展。支持在气象科技领域建设省重点实验室等,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试验基地和气象科技成果推广基地,发挥气象创新发展联合基金的作用。支持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气象科技创新。支持气象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气象领域国际大科学计划、大科学工程。(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气象局,各市、县〔市、区〕政府。列第一位的为牵头单位,下同。以下均需各市、县〔市、区〕政府落实,不再列出)
(二)加强气象人才队伍建设,强化气象高质量发展人才支撑。将气象人才纳入各级人才发展规划。加强与海内外气象优势学科、重点高校、科研机构的对接联系,拓宽人才引进渠道,推动产教协同。依托“鲲鹏行动”计划等重点人才工程,加大高层次气象人才引进培育力度。加强气象人才培训,引导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基层特别是山区海岛县从事气象工作。健全气象人才评价体系和分配激励机制。支持将气象人才纳入各地人才认定范围,同等享受相关人才政策。加大气象人才先进典型宣传力度,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和工匠精神。(责任单位:省气象局、省委人才办、省人力社保厅)
(三)建设高分辨率立体协同综合气象监测系统,提升精密监测能力。高水平开展国家气候观象台、区域大气本底站、国家气象观测站等国家级观测站网建设。提升全省低空天气雷达探测覆盖率和垂直廓线探测密度。完善农业、太阳能、风能等观测网。统筹建设海洋、交通、生态等专业气象观测网。加强气象卫星和遥感综合应用。持续提升多源协同观测、数据融合应用能力,形成陆海空天一体、协同高效的精密气象监测系统。完善重要装备迭代更新机制,提升观测装备运维保障水平。(责任单位:省气象局、省发展改革委、省公安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农村厅、省能源局)
(四)完善数字化、智能化气象预报系统,提升精准预报能力。建设国产集约化高性能计算系统和自主可控的区域高分辨率数值预报系统。搭建集约高效、智能协同、上下贯通的气象预报预测业务平台。健全无缝隙、全覆盖的智能数字预报业务体系和产品体系,逐步实现提前1小时预警局地强天气、提前1天预报逐小时天气、提前1周预报灾害性天气、提前1月预报重大天气过程、提前1年预测气候异常。提高灾害性天气预警、智能数字预报、重要气候事件预测水平。发展基于场景和影响的智能预报技术。(责任单位:省气象局、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
(五)推进气象数字化改革,提升整体智治水平。夯实气象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固移融合、高速泛在气象通信网络,构建气象人工智能应用环境,强化气象数据资源、信息网络和应用系统安全保障。无缝对接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大数据,构建数据全量归集、数算一体融合、服务智能的“气象大脑”,不断优化气象数字化改革重大应用“一本账”,打造精密监测、精准预报、精细服务、社会监管和综合管理为一体的多跨协同气象重大应用,协同推进新型气象业务体制改革。(责任单位:省气象局、省大数据局、省通信管理局)
(六)保障高水平平安浙江建设,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完善基于影响的分灾种气象灾害预警服务体系。依托气象预警发布体系,完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完善全媒体预警信息传播体系,建立极端天气预警快速传播绿色通道,推动农村应急广播在预警信息发布中的应用,提升预警信息进村入户能力。完善以气象预警为先导的防灾减灾联动机制,提升极端天气预警叫应能力。完善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基层气象防灾减灾体系,推进“网格+气象”工作。完善各级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体系,落实分类处置工作责任。加强科普宣传教育,强化重大气象灾害应急演练。完善防雷安全责任体系,规范防雷安全重点单位管理。强化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编制工作。完善气象灾害风险转移制度,推行气象巨灾保险,优化推广气象指数保险。(责任单位:省气象局、省发展改革委、省经信厅、省建设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应急管理厅、省广电局、浙江银保监局、省通信管理局)
(七)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农业、海洋、交通运输、能源等重点领域气象服务提质增效。高质量服务保障农业“双强”、乡村建设、农民共富行动,加强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开展特色优势农产品分灾种全链条智慧气象服务,加强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服务保障国家经略海洋实践先行区建设,强化舟山海洋气象广播电台建设和运行,加强海上大风、海雾等恶劣气象预警预报服务,深化海上防灾救灾和海事、港航、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临港工业等气象服务,提升宁波舟山港等港口气象服务能力。提升公路交通高影响天气预警预报水平,深化义新欧班列商贸物流全流程服务。提升跨区域跨流域水资源调度气象保障水平。强化能源保供与气象服务协同联动,做好电网安全运行、电力调度、燃料运输保障等精细化气象服务,及时预测预警能源风险。提升风能太阳能资源评估、精准预报能力,为清洁能源高质量发展提供气象支撑。加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基地、作业队伍建设和新型技术装备应用,深入实施人工影响天气“耕云”行动。(责任单位:省气象局、省公安厅、省自然资源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商务厅、省能源局、浙江海事局、省电力公司、省海港集团)
(八)提升美好生活气象服务供给,推进公共气象服务优质共享。持续推进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依托“城市大脑”“乡村大脑”,在“浙里健康”“浙里畅行”“浙里好玩”等场景中强化智慧气象服务供给。完善气象科普宣传教育体系,推进气象科普教育设施建设和校园气象科普工作,支持中国(绍兴)气象博物馆建设。促进和规范气象产业有序发展,激发气象市场主体活力,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责任单位:省气象局、省发展改革委、省经信厅、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市场监管局、省大数据局、省科协)
(九)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气象支撑。深化清新空气示范区建设,打造国内一流的负氧离子实验室,多渠道发布负氧离子监测信息。加强污染天气应对、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气象服务。强化“五水共治”和全域幸福河湖建设气象保障,开展重要内陆水体湖泊蓝藻水华气象条件监测预报。加强气候变化监测,开展气候变化对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影响评估和应对研究。建设中国气象局碳中和监测评估中心浙江分中心,建立温室气体监测评估系统,开展温室气体浓度监测与研究。加强生态气候资源普查和利用,强化优质气候生态产品供给。推进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加强国家公园建设气象保障工作,积极争创国家级气候品牌,打造避暑气候胜地、乡村氧吧、气候康养乡村等省级气候生态品牌。开展城市规划、重大基础设施、重大工程的气候可行性论证。(责任单位:省气象局、省发展改革委、省生态环境厅)
三、保障措施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气象工作的领导,将气象高质量发展相关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大对本地区、本单位气象高质量发展的支持力度,完善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机制。严格执行气象法律法规,健全气象标准体系,规范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气象灾害风险管理、气象资料使用等活动。加快推进省部合作共建项目建设,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和创新做法。落实气象双重计划财务保障体制,按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做好资金保障,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浙江省人民政府
2022年11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