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关注】成都将围绕19条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打造全球化产业集群
- 2024-06-13 11:52:24136
主动服务双循环
支持7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提质增效
提升产业建圈强链开放水平、建设开放型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成都推动工业发展的重点方向。如何实现这些目标?
01
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将主动融入国际循环,发挥国别合作园区等平台优势,着力推动国家级高新区、经开区提能进位,支持7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提质增效,打造一批以制造业为主导的高能级对外开放平台,用好全球创新要素资源。
02
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将积极畅通国内循环,深化成渝地区、成都都市圈产业相互赋能、融合联动,共同打造国家战略产业备份基地,推进成渝氢走廊、电走廊、智行走廊建设,共创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共建成渝电子信息、成德高端能源装备、成都软件和信息服务等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此外还要强化与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协同联动,积极对接重点产业、龙头企业转移意愿,推动东部沿海大项目、大平台来蓉布局。
03
围绕19条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将建立“补空白、强弱项、国产自主化”清单,重点在工业母机、机器人、大飞机等细分赛道,积极参与工信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服务全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
主动融入产业链
高质量“请进来”与高水平“走出去”相结合
在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方面,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将坚持高质量“请进来”,借力借势重大国际活动机遇,推动更多链主企业在成都举办供应商大会,高标准办好世界显示产业大会、中国国际光伏产业大会等国际展会,紧盯高规格外资、高能级企业,“一对一”对接洽谈,推动落地。
同时,坚持高水平“走出去”,聚焦成都外资主要来源地、进出口快速增长地、国别合作园区所在地,支持央企国企、龙头“链主”以承揽工程、跨国并购、项目投资等形式带动中小企业“抱团出海”,常态化开展“促交流、拓市场”活动,推动更多成都企业进入全球产业链体系。
主动开拓大市场
围绕5大支柱产业,创响成都智造名片
品牌不仅是重要的无形资产,也是核心的竞争力。赵春淦表示,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将创响“成都智造”名片,围绕5大支柱产业,打造“大模型、无人机、机器人、显示屏、电池片、卫星网”等标志性终端产品,推动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持续发布成都工业精品,构建“地标产业+知名企业+工业精品”的品牌体系。
同时,将着力培育特色文化产品,将蜀锦蜀绣作为对外交往的重要载体,打造一批具有天府文化的特色产品,并争取进入对外交流等重要活动的优先采购目录;支持川烟、川茶、川酒、川菜等“老字号”拓展国际影响力。此外还将涵养成都工业文化,探索打造成都工业博物馆,策划工业旅游路线,支持企业参与国际工业文化展览和大赛,推动工业文化成为城市对外开放的重要软实力。
主动接轨新规则
适应高标准国际规则,参与国际标准制定
赵春淦认为,针对企业普遍反映出口出海过程中存在报关程序繁琐、国际标准不熟悉、资金回笼速度慢等问题,以及缺乏熟悉境外市场、国际经贸规则、跨境投资等方面的复合型外贸人才等问题,需要从几个方面发力。
01
适应高标准国际规则。
将支持企业加大ESG领域投入,进一步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推动《成都市数据条例》加快立法,探索建立与国际经贸往来相适应的数据流动机制,打造“一带一路”重要信息通信节点、数据中心和国际信息港。
02
参与国际标准制定。
在车联网、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基因医学、绿色低碳等新兴产业领域,要积极参与国际标准、行业标准制定,提升企业国际话语权。
03
强化涉外企业服务。
将完善外商投资促进、项目跟踪服务等工作机制,鼓励在蓉外资企业继续深耕成都、加大布局;推动建立中小企业海外拓展辅导服务机制,提供境外市场、国际经贸规则、跨境投资等咨询服务,助力企业提升海外布局及风险应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