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之痛 本土彩电业闪了腰
- 2010-12-30 09:33:15525
2010年初行业预期的中国平板市场50%—100%的大增长并没有到来,一季度全行业保持80%的增速,但是二季度这一数字已经下降到30%,三季度更是出现了2%的负增长。
2010年11月16日,创维发布盈利预警称,创维2010/2011财年上半年的净利润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显著减少,至此,中国彩电行业2010年整体经营质量下滑已成定局。此前,中国彩电业上市公司第三季度业绩报告已是惨淡:TCL多媒体2010年前三季度亏损9.91亿港元,康佳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42.63%,厦华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跌35.22%。
“这是本土彩电企业押宝液晶电视所致。”业内人士罗清启认为,本土大部分彩电企业在上游液晶面板产业链的缺失是根本原因所在。罗以长虹为例,从另一角度证明这一判断,2010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显示,长虹2010年1-9月份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均稳定增长。“长虹之所以能在与外资品牌的激烈对抗中掌握主动性,取得不错的销售业绩,是因为其拥有上游等离子面板核心技术,形成了屏机一体化竞争优势。”罗清启说。
“做面包的一定要先种小麦”
在日前由*举办的“2010中国家电创新高峰论坛”上,格兰仕新闻发言人陆骥烈骄傲地说:目前格兰仕的微波炉上游供应商只是提供配件,微波炉所有核心技术尽在格兰仕掌握中。正是深谙“做面包的一定要先种小麦”,提前布局上游核心部件领域,中国白电企业的竞争力高于黑电企业,家电业一直呈现“白强黑弱”之势。
“缺屏少芯”一直是本土彩电企业的软肋。为改变被动局面,2006年聚龙计划夭折后,TCL、海信、创维、康佳等主流彩电厂商通过合资、技术合作等方式建立了自己的液晶模组生产线,将对平板电视产业链掌握度从20%提升到60%。然而在投资建立模组工厂后,当液晶面板缺货时模组工厂基本停产,而液晶面板跌价时模组工厂也会出现亏损。
残酷现状逼迫中国彩电业继续向产业链上游面板业延伸,2010年京东方、TCL集团等企业投身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的建设,有望在2012年实现量产;2006年曲线收购韩国等离子厂商ORION的长虹则已于今年年初实现全面量产,长虹虹欧等离子工厂一期工程在全面量产后达到了预期的216万片/年的设计产能,意味着中国完整平板产业链诞生。受惠于完整的产业链做后盾,中怡康零售监测数据显示,长虹在2010年第三季度的等离子电视零售额同比增长25.6%。
等离子产业链实现本土化亦吸引国内更多企业加入等离子产业,除了从日立引进等离子面板生产线的安徽鑫昊外,南京金视显科技有限公司、西安新亚洲机电工程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表现出对等离子产业的信心。
等离子的机会
2010年被视为3D电视元年。据中国电子商会消费电子产品调查办公室调查,目前已在市面上推出3D电视的几乎囊括所有主流品牌。此前影响消费者购买3D电视的两大困素——价格昂贵及节目源匮乏,到12月份,已有很大改观,央视、北京、上海等电视台都在酝酿3D频道,3D电影的制作明年也将达到70多部。至于价格,随着生产技术的成熟、产业链的完善及产品竞争的加剧,3D电视价格预计明年会下降到城市小康居民可以接受的程度。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预测,2011年3D电视的销售额比重可达到30%。
3D电视的兴起,对等离子阵营是一个重大的利好消息。等离子面板自发光的原理使得电视图像的色域更广,色彩更真实自然,刷新率更高,细节层次和景深更强,这些特性使得等离子电视在3D领域比液晶电视具有先天的技术优越性和明显成本优势。
等离子阵营均认为该产业即将迎来黄金发展期。今年8月,松下宣布将位于上海的等离子面板工厂产能提高约4倍,从目前的月产2.5万块增至12万块。三星亦加大对新型等离子电视的研发力度,并推出系列3D等离子电视。长虹也即将启动3D电视扩能上量部署,计划在2011年上半年建成大的3D电视生产研发基地。
盘点:2010中国彩电行业年度事件
■彩电以旧换新推广到全国。经*批准,自2010年6月1日起,彩电以旧换新政策推广到全国范围,截止期为2012年12月31日。此前该政策只在九个省市试点。
■平板电视能效标准实施。《平板电视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作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2010年12月1日开始执行,平板电视分为3个能效等级,3级为市场准入门槛。
■三网融合试点。“三网融合”终于在2010年敲定启动试点,虽然仅是小范围试点,但其展示出的商机让产业链上的众厂商翘首以待。
■LCD向LED电视转型。随着原材料、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彩电企业急需升级换代提*,从而加速了LCD向LED电视的转型。
■3D电视兴起。《阿凡达》让普通消费者感受到3D影像的魅力,3D电视逐渐从概念走向商用,中外主流品牌纷纷推出3D电视产品。
■互联网电视发放牌照。杭州华数、上海文广及CNTV获得首批互联网电视牌照。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