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硅出现瓶颈期 出路在于延伸产业链
- 2011-04-21 10:26:311032
上游单体呈阶段性过剩
我国有机硅单体生产走过了从基本依赖进口,到自给率逐步提高,直至产能过剩的历程。上世纪末,我国还只有一套万吨级有机硅单体生产装置。随着技术瓶颈的突破和反倾销的成功,有机硅单体产能出现了井喷式增长。“2002年我国有机硅单体产能仅为10万吨,2009年已经达到100万吨,预计2012年将达到200万吨。目前我国有机硅单体已经出现阶段性过剩。”蓝星星火有机硅厂市场部经理戴加勇说。
戴加勇介绍说:“近几年,有机硅产业向中国转移,现在几乎所有的有机硅跨国公司都在中国安营扎寨。的有机硅单体产能增长基本都在中国,而国外单体产能并无增长。中国将从有机硅净进口国变为净出口国。”
广州吉必盛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跃林说:“中国现有、在建和准备建设有机硅单体的单位多达20余家,是。2005年我国有机硅单体产能占世界总产能的比例仅15%;2010年有机硅单体产能达到160万吨,占有机硅单体总产能的40%,超过美国成为世界大的有机硅单体生产基地和出口国。”
中国硅材料信息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白洪强认为,就中*而言,整个有机硅市场的未来前景仍是乐观的,但近期确实存在有机硅大宗原材料出现相对过剩的风险。但由于行业已经处于低谷,有机硅单体市场出现大幅波动的可能性较小。
下游产品缺口较大
有机硅下游产品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目前发达国家人均消费有机硅产品3千克,而我国仅为0.3千克,上有机硅品种牌号有约1万种。据中国硅材料信息研究中心统计,2010年中国有机硅市场份额占的30.8%,超越美国和欧洲成为世界大的有机硅产品消费国。2010年中国有机硅消费量约为47万吨(折硅氧烷),产量40万吨(含再生3万吨),净进口约10万吨,对外依存度超过20%。
有机硅行业专家、有机硅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傅积赉说:“我国许多高附加值的有机硅产品仍然依赖进口。有机硅下游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品种牌号偏少,高品质和功能性产品开发不足。在相当多的高新技术应用领域,仍以采用国外公司提供的产品为主,本土企业很难插足,特别是*的下游深加工产品依赖进口。”
戴加勇认为,有机硅下游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十一五”期间,我国有机硅消费量保持了15%~20%的增长,远远高于4%~5%的增长速度。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有机硅消费量还会保持15%左右的增长。随着应用的普及,有机硅产品已经从特种化学品向通用化学品转变,企业应抓住机遇,积极开发新产品。
出路在于延伸产业链
“我国有机硅行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有机硅深加工是未来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傅积赉说,“世界上强大的4家有机硅跨国公司都在中国完成了从基本原料到产品生产、技术服务和销售的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中国的有机硅产业,亟须加大开发适销对路的高附加值下游产品的力度,提高初级形式聚硅氧烷的附加值,而不宜一味扩大甲基氯硅烷单体的产能。”
白洪强认为,国内有机硅企业靠中间体及常规下游产品来盈利的经营模式绝非*之计。实现产业链延伸是目前有机硅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关键,特别是上游单体企业,而且选择延伸方向要考虑到竞争和市场前景等因素。在有机硅行业内,应实现下游产品的差异化竞争;而在行业外,应实现有机硅产品替代部分石油基产品。
对于具体如何延伸产业链开发下游产品,专家给出了建议。“开发有机硅新产品的灵感来自新兴产业。”傅积赉说,“有机硅跨国公司的营销策略都有主攻的市场领域,即他们的灵感来自诸如汽车、建筑、个人护理用品及化妆品、微电子、太阳能电池、风能、发光二极管和轮胎工业等等,故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层出不穷。”
此外,还可以深化开发传统产品的用途,例如用硅烷偶联剂制离子交换树脂、用作金属吸附剂、硅烷偶联剂作橡胶助剂等。随着我国汽车轮胎的子午化率逐渐提高和子午胎产能的不断扩大,对硅烷偶联剂的需求量将不断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