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机械设备网

登录

宇通重工:和谐发展谋共赢 丝路复兴新机遇

2012-09-10 08:59:05456
来源:中国工程机械商贸网
 
     初秋的九月,西域重镇乌鲁木齐俨然成为一座化大都市,不同语言和肤色的各国政要、商贾云集于第二届中国—亚欧博览会,经过6天繁忙的商贸交流互动,盛会于7日圆满落幕。
  短短6天时间,第二届中国—亚欧博览会吸引了1000多位中外政要及嘉宾参会,5000余家中外企业和各类采购商参展,200多家媒体聚焦于此。博览会期间举办的能源、物流、金融等论坛和推介活动进一步增强了与会各国政要和企业的交流合作。
  尽管目前仅举办两届,但中国—亚欧博览会凭借“和谐发展、合作共赢”的主题和全面开放的新疆所构筑的交流平台,已成为当前金融危机持续发酵背景下,世界各国谋求长远发展的新机遇。
  商机无限:世界各国和地区“淘金”亚博会
  承载“友好往来、亚欧一家,和谐纽带、经贸桥梁”使命的中国—亚欧博览会于2011年举办,吸引了欧亚30多个国家参会。而今年参会国家和地区已增加到55个,荷兰、意大利、美国、澳大利亚、印度、巴西等10国亮相,意大利、荷兰、乌拉圭、拉脱维亚等国还举办专场推介活动,参展国家和地区覆盖除南极洲外的六个大洲,中国—亚欧博览会化特征进一步显现。
  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北京办事处代表暨中国区总协调官赖世平说:“受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影响,欧美企业开始关注中亚等新兴市场,中国西部所享受的优惠政策、中亚国家的经济复苏以及双方明显的经济互补性都成为各国企业的兴趣点。此次12家意大利参会企业就是要通过博览会向中亚推介环保型、可持续性、石油加工、节水灌溉等许多*技术。”
  博览会是中国台湾地区产品进入中亚好的平台,这次精挑细选参展的18家台企以文创、食品等行业为主,而且很多产品经过清真认证。”负责组织台商参展的台北世界贸易中心副总经理叶明水介绍说。
  中国500强企业之一的新疆特变电工展位,吸引了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国家客商洽谈合作。新疆特变电工副总经理吴微说:“近年来特变电已在中亚国家建设了一批电网工程,本届博览会为特变电工进一步走向世界创造了机会。”
  在9月3日举行的第二届中国-亚欧博览会经济合作项目推介会暨重点项目签约仪式上,共签约投资合同项目170个,总金额2068.53亿元,比首届中国-亚欧博览会集中签约金额增长11.78%,项目涉及现代农业、食品加工、电力、能源、矿产开发、机电、纺织、旅游等14个投资领域。
  丝路复兴:开放的新疆创造经贸“新机遇”
  第二届中国-亚欧博览会不仅传达出博览会本身影响力日益增强的信号,也凸显出新疆作为中国—亚欧博览会的承载平台,自*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正以越来越开放的姿态向世界伸出合作之手,创造经贸新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和丝绸之路的复兴。
  新疆作为欧亚大陆地理中心,具有成为亚欧文化与经济中心的内在潜力,在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能源资源、旅游资源、文化背景以及国家政策方面,都已具备发展开放型经济的优势条件,尤其是*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新疆积极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能源、矿产、农业林果等资源开发合作项目不断增多,国家设立了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以及中哈霍尔果斯边境合作中心的运营,都大大增加了新疆对外开放的力度。
  韩国贸易协会副会长安铉镐表示,当前,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90%的日用品都从中国新疆进口,面对巨大的商机,今年韩国贸易协会带来20家企业第二次参加博览会,就是希望通过新疆进入中亚和中国中西部市场。
  互利共赢:和谐发展理念成为共识
  第二届中国—亚欧博览会已落下帷幕,此次盛会收获的不仅是与会各国和地区在经贸合作、文化交流领域取得的成就,更重要的是博览会主题“和谐发展 合作共赢”已成为与会政要和客商的共识。
  英国前首相布莱尔表示,中国—亚欧博览会“和谐发展 合作共赢”是非常好的主题,这个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紧密联系在一起。中国的经济能够取得成功,就是因为中国实行经济开放的政策。要想取得经济的增长,就需要实现各国之间的协作,中国-亚欧博览会加强了中国与邻国之间的合作,也充分证明这一地区的文化多样性可以实现和平共存。
  巴基斯坦驻华大*特命全权大使马苏德·汗说,中国—亚欧博览会充分证明中国致力于与其他国家开展合作,实现合作共赢的意愿。与冷战时期“零和博弈”的思维完全不同,中国敢于想象在一个新的世界里面,所有人都能取得成功。中国在自己追求利益的同时,并没有损害其他国家的利益,其和谐发展、合作共赢的概念,能够克服各个国家在文化、社会和政治上的差异,同时也完全符合当前世界多样化的需要。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秘书长素帕猜认为,中国—亚欧博览会的成功举办,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复兴。通过这一盛会,亚欧各国将在经济建设、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公共资源利用等方面加强合作,终实现和谐发展。

上一篇:环卫机械化在行动

下一篇:山东装备制造业:突破关键技术 健康发展

相关资讯:

分享到: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