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原因或成再制造发展“绊脚石”
- 2013-09-23 17:41:161311
中国企业也早在1995年就进入再制造领域,但前期投入始终无法转换为经济效益,再制造也因此成为一个仅仅“看上去很美”的新型产业,发展始终滞后于工业制造业的高速增长。
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是实施再制造的质量控制体系尚未建立。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再制造对象和过程的复杂性,大部分企业在旧件检测、再制造毛坯修复等关键环节没有建立相应的质量控制体系,缺乏废旧零部件质量检测和寿命评估技术,难以保证再制造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二是缺乏*的再制造技术,旧件毛坯再制造率低。大部分再制造企业主要还是采用换件法和尺寸修理法进行再制造,对产品的再制造加工还处于低水平,导致再制造后产品非标件多,用户认可程度低,加工成本高,旧件毛坯再制造率低。为突出的是缺乏*的表面工程新技术,大量磨损的关键零部件无法修复,再制造产品的旧件再制造率低。
三是各企业之间互相压价,存在无序竞争现象,致使产品利润日渐降低。同时部分小企业采用价格低廉、质量难以保证的零部件,并采用贴牌大厂产品标识、假冒大厂再制造产品或新研发产品,导致再制造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各企业生产规模相差较大,导致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良莠不齐,工人技能和管理理念相差较大,这也是难以保证再制造产品质量的原因之一。
伴随着国内工程机械销量、保有量的大幅增长,寻找一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对于推进工程机械行业节能降耗、减排来说至关重要,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再制造潜力巨大。但是要再制造不单是外表看起来美好,再制造企业还需努力加强技术创新,引进新技术,政府也应宏观引导,多方努力,再制造业定能摆脱“绊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