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合机渐成气候 国产设备应受支持
- 2013-12-25 13:08:161999
捏合渐成气候 质量不一
捏合是由海因茨·里斯发展而来的,该技术在处理工业上一经出现就变得相当流行。在1966年,海因茨曾说“在操作过程中,高浓度物料要比低浓度有效,同时也更加经济”。海因茨认为处理高浓度的物料,意味着溶剂较少甚至没有溶剂,这样可以大限度的提高每单位体积的工序收益。处理高浓度物料本身是一个非常复杂,并且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为了更好的处理高浓度物料,需要发展新技术。于是,他开始开发可靠的、并且能够在高浓度物料中处理相变的工艺技术,也就是所谓的“干法工艺”。
1967年,捏合由前苏联引进,进入中国,由当时的第五机械工业部国营南京518厂(现中国兵器南京恩索集团)引进国内,主要为生产硝基切切片,制造硝基炸药用,经过近50年的发展,现在的*四川北方硝化棉股份有限公司已经成为大的硝基炸药生产基地。后来逐渐应用到塑料行业,南通如皋塑料机械厂于1972年从上海制图社购置捏合的的图纸,开始尝试生产塑料捏合机。并在近些年逐步形成气候,但生产质量参差不齐。
国产设备应受支持
我国工程与捏合机械产品度逐渐提高、市场占有率逐年增加是产生贸易顺差的主要因素。同时在世界经济不平稳的时候,中国企业抓住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有利的需求形势,弃分发挥我国工程与起重机械产品性价比较高的特点,在发展中国家取得了很好的市场地位,反映在对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非洲和东盟等发展中地区的出口方面,依然是呈高速增长态势。
欧洲作为捏合的发源地,轮式捏合生产技术水平高。负盛名的生产企业有利勃海尔、德马克、森内博根、德国格鲁夫等;美国既是生产捏合的主要国家,又是大的世界市场之一,年市场需求量达600亿美元,主要生产企业为马尼托瓦克公司,其特点是技术较*、性能较好、可靠性较高,产品主要销往美洲地区和亚太地区;日本从20世纪70年代起成为工程捏合生产大国,其产品特点是技术水平、性能、可靠性仅次于欧美,40%的产品用于出口至欧美市场,已成为上制造捏合的主要国家之一,代表企业为多田野、加藤、神钢、日立、小松等。
国外捏合制造业发展的历史较长,国内企业某种程度上追随着国外的脚步,无论是生产、技术、还是销售,都置于经济一体化的大盘中。*以来,国内捏合制造业突出优势是成本,这其中有人力成本低廉、原材料充足等种种原因,但这一优势并不具备可持续性。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再加之国外需求低迷,这一优势很容易被国外企业的技术优势抹平。特别是在经济普遍低迷时,这种差距往往更为明显。
部分企业建议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搞自主研发,作为国家技术空白的突破基地。有专家建议,在国内外产品具有同等质量及价格的前提下,应优先采购国产设备。国家在重视基础技术研究的同时,应加大对国产设备的支持,可考虑建立同等条件下国产化设备使用的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