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火热竟掺杂“小动作”
- 2014-07-16 09:06:281928
环境监测市场火热
随着环保立法逐步完善,以及随着环境形势愈加严峻,环境监测领域飞速发展的时机也已到来。目前,县级空气监测市场需求旺盛,国产仪器更受青睐。随着国家新空气能力建设、二阶段完成,后期的空气监测设备安装需求将以地级、县级城市为主,国产仪器设备性价比高,更加适合销售渠道“下沉”。第二,清洁水行动计划待发,水环境监测市场一触即发。
业内分析认为,环境空气监测未来空间超28亿;烟气监测受益于节能减排规划刺激市场扩张,预测规模近46亿元;水质监测领域,地表水、地下水、污染源监测合计市场容量超50亿。我国环境监测行业飞速发展时期到来。
造假手段多样
在过去几年里,有关环境数据造假的新闻屡见不鲜,环境数据造假也一度被业内人戏称为“潜规则”,而近一次将这一“潜规则”曝光于众目睽睽之下的,是环保部近期发布的《关于2013年脱硫设施存在突出问题企业予以处罚的公告》,对脱硫数据造假的19家企业予以处罚,追缴罚款4.1亿元。
在举国上下共同治理大气污染、加大对脱硫脱硝改造力度的紧要关头,这一事件无疑挑战了大多数人的神经。紧接着,事件持续发酵,更多的环境数据造假事件被曝光,涵盖污水处理、大气污染治理、固废处理等领域,环境数据造假俨然成为公开的秘密。
至于造假的手段,则五花八门。企业为使环保数据好看,以次充好、偷梁换柱等手段频繁运用。
以往常见的偷排手段是环保设备的启用率不高,环保设施装而不用,或者只有在应付环保部门检查的时候才用。而在我国采用在线监测后,也并没有使一些污染企业有所“收敛”。环保设备运行不正常,已经成为了一些企业逃避环境监管的惯用手段。“包括采样探头安装位置不当,在堰槽采样探头附近排入浓度较低的水,采样管设置旁路,用自来水等低浓度水稀释水样,采样管路人为加装中间水槽,故意向中间水槽内注入其他水样替代实际水样等。”
造假或将入刑
以往,对环保数据作假、偷排等行为,主要是对其公示批评,要求限期整改,这种处罚手段造成了违规者的“游戏心理”:被公示期间表现良好,等“风头”一过再卷土重来。即使罚款,也以三五万元为多,难以对企业起到警示作用。
“目前来看,政府加大监管设备上的投入,已不是一个好的办法,下一步应该从立法层面加大处罚力度,加大行政处罚额度,严重造假者应当入刑。”盘雨宏表示,从环保部对近的作假事件的处罚措施来看,严惩数据作假将成为趋势。
这正是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中传递出的信号。新环保法指出,对通过暗管、渗井、渗坑、灌注或者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者不正常运行防治污染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的行为,尚不构成犯罪的,将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如情节较轻,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这会是某种威慑,但关键还要看法律能否落到实处。”马军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