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机械设备网

登录

煤炭企业无奈限产 暗战不断

2014-09-02 13:34:391871
来源:中国化工机械设备网
  导读:鉴于煤炭市场的持续低迷,自7月份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已多次开会商讨煤炭救市措施,其中对国内煤炭产量进行“限产减销”成为重点工作之一。煤炭企业无奈限产,却迎来暗战不断。



煤炭企业无奈限产 暗战不断
  
  煤炭脱困限产
  
  受此影响,煤炭企业亏损面加大。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煤炭行业亏损面超过70%,7个省区的煤炭企业整体亏损。在煤炭大省山西,煤企亏损面也超过50%,亏损额不断攀升,大量煤矿停产半停产。
  
  然而,随着需求减少,市场恶化,一些煤炭企业依托资源优势拼成本,产能过剩反而增加产量,煤价下跌反而主动降价。另外一些煤炭企业为了完成产量考核、维持周转,亏损状态下继续生产;为了不丢掉市场,“让利不让市场”,恶性竞争甚至“比2008年金融危机时还要厉害”。
  
  7月31日,国家*经济运行调节局会同国家*煤炭司、电力司、*行管司、中国煤炭工业协会联合召开全国煤炭行业脱困工作会议。
  
  在一系列会议过后,神华集团和中煤能源相继宣布将调减2014年煤炭产量和销售量。中煤能源认为,调整计划有利于维护煤炭市场稳定,优化公司煤炭产品结构,提升企业经营效益。
  
  两大巨头的这一举措得到市场的大力欢迎。一位煤企人士就表示,现在市场没弹性是不好的,煤炭成本降不下来,煤价也上不去,煤炭市场销售前景不良,多产煤炭就会多亏损,所以煤炭企业采取限产措施是为了以后煤炭市场的良好发展,不能只顾眼前的短期利益。
  
  中国三大煤炭巨头“救市”为煤炭市场注入“强心针”的同时,也成为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又一注脚。
  
  产业需要升级
  
  在煤炭供不应求的时期,煤矿超产是行业的常态。而现阶段,煤炭销售不畅、财务费用大增、还贷压力加大、融资困难、现金流极度趋紧等问题,都成为煤炭企业扭亏的障碍。
  
  市场供大于求、煤价下降,带来的直接后果便是煤企收入减少。但是,国内煤炭企业却往往反其道而行之,为弥补降价带来的收入减少,不少煤企选择多产煤、多卖煤,以为煤卖得多了,收入自然就增加了。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国17个主要产煤省区中有9个省区产量继续保持增长;在大型企业中,90家产量同比增长1%,其中*家企业产量同比增长3%。
  
  上述增量加在一起将形成多大的产能?这等于给持续下滑的煤炭价格雪上加霜。对煤炭行业整体来说,这种以量补价的方式无异于自杀。
  
  不过,上述情况在中国人民大学汉青经济与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汤珂看来,以量补价是比较正常的企业行为。但是他觉得,以量补价并不是一个好方法。
  
  “煤炭企业应在继续开采的同时,把产量降下来,以稳定煤价。”汤珂表示,煤的总量是有限的,如果在价格低的时候开采过多,那么在价格高时便无煤可采。煤矿一旦停产,一次性投入就永远收不回来了。
  
  汤珂认为,虽然对某些企业来说,吨煤的总生产成本(包括一次性投入和边际生产成本)有可能高于煤价,但如果边际生产成本低于煤价,企业有意愿维持生产。另外,只有煤企维持生产,才能继续贷款,保证资金链不断。一旦资金链断了,煤矿就必须停产歇业了。这也是很多煤炭企业亏本生产的原因之一。
  
  中国煤炭产业集中度仍待提高。煤炭行业还存在更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包括管理和销售体制、科技含量、供给消费、效率低下等。面对经济运行的“新常态”,的“煤炭革命”势在必行,煤炭企业迫切需要产业升级。
  
  “暗战”难免
  
  限产总体上是行政措施,而目前煤炭产业的集中度并不高,企业之间都想利用对方限产机会抢占市场份额。
  
  但是,在煤炭企业主动“限产”的背景之下,依然有暗流涌动。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尚未有更多的煤炭企业公布2014年减产计划,而就神华集团及中煤能源公布的数据来看,数值虽然可观,但细究来看则有些玄机。
  
  “神华和中煤减产是姿态性的,比如中煤本身的港存就比较大,在几个港口的库存是高的,另外中煤的煤含硫量比较高,所以中煤的减产更多的是港存压力比较大,按正常的生产经营本身就应该减产。”内蒙古煤炭交易市场有限公司经理师秋明说。
  
  据业内人士介绍,中煤集团有些低质煤矿没有销路,所以生产不如减产;而神华集团基本都是煤,不愁没销路,就算限产也只是限制生产成本较高的煤矿而已,不会限产那些质量好的煤矿。
  
  在众多的业内人士看来,限产总体上是行政措施,而目前煤炭产业的集中度并不高,企业之间都想利用对方限产机会抢占市场份额,而这种“暗战”,导致限产难以达成一致行动。
  
  事实的确如此。李原林现在感到为头疼的是:加大生产,只能是继续亏损;而如果减少产量,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你又可能失去曾经的市场。
  
  据李原林介绍,同一地区煤炭坑口价差别不大,“你一旦限产而别家不限,将来你的市场不是就会被别人抢占了吗?这是每个煤炭企业都不愿意看到的。”
  
  尤其是李原林这样中型的煤炭企业,在与民营煤矿争夺市场资源过程中,优势并不明显。“一些小型的煤炭企业依托资源优势拼成本,产能过剩反而增加产量,煤价下跌反而主动降价。为了不丢掉市场,宁愿让利也不让市场。”李原林说。
  
  如此“暗战”使得一些小型煤炭企业在限产上控制乏力,其产量的增加侵占了大型企业减产的空间,不利于煤炭行业转型升级和企业做大做强。
  
  “暗战”还表现在对下游电力企业的争取上。据李原林介绍,每年电力企业从煤企买多少万吨的煤炭是基本定好的,不会有很大变动。“如果你限产,保证不了煤炭供应量,那么可能就有别的煤炭企业乘虚而入,与电厂签订新的供煤计划,而你将‘出局’。”李原林说。
  
  迫切需要产业升级
  
  面对经济运行的“新常态”,的“煤炭革命”势在必行,煤炭企业迫切需要产业升级。
  
  自2012年起,煤炭行业的各种救市政策不断——限制外省煤、煤电互保、清理税费、限制进口煤等,不但这些救市政策未能落到实处,而且对煤炭业景气也未能起到明显作用。
  
  在众多的业内专家看来,中国煤炭产业集中度仍待提高。煤炭行业还存在更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包括管理和销售体制、科技含量、供给消费、效率低下等。面对经济运行的“新常态”,的“煤炭革命”势在必行,煤炭企业迫切需要产业升级。
  
  “限产只能是救急手段,是步的开始,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钢铁行业就是一个例子。”李原林介绍,限产、减产保价在产能过剩的钢铁行业曾被行业协会多次呼吁,但从历次效果来看,企业对市场份额的重视往往占据上风。
  
  瑞银证券的一份研究报告也认为,虽然行政政策要求限产等措施,短期内可能会使煤炭价格出现人为提升,但由于供过于求的局面不改,减产结束后的煤价会重回下降通道。
  
  在李原林看来,下游需求低迷的状况不解决,市场的竞争不充分,还是解决不了煤炭这种战略性资源行业的病根。想要让行业获得协调发展和产业转型,关键在于行业需要更加市场化。
  
  因此,李原林呼吁,在当前煤炭市场供大于求,产能过剩局面不改的情况下,行业应以此为契机推动兼并整合,集中度高产能控制更为有效。
  
  限产减销恐难见实效
  
  国家*、*、煤矿*联合下发的《关于遏制煤矿超能力生产规范企业生产行为的通知》特别指出,各省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要根据依法依规批准的生产能力抓紧对所有合法生产煤矿的生产能力进行建档登记,并组织本辖区煤矿签订《煤矿按照登记公布生产能力组织生产的承诺书》。
  
  《通知》还提出,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等单位要加强煤炭市场监测,及时发布煤炭产量等信息,分析市场形势,引导行业自律。要加强舆论宣传,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营造打击煤矿超能力生产的社会氛围。
  
  对于由政府主导的这一减产计划,业内人士仍心存疑虑。
  
  “有行政支撑和市场制约,实现产量减少应该没有大问题,其实如果国家不限产,我国煤炭净供应量减少的时期也会马上到来,只不过会使一部分煤炭企业在没有安慰中‘死去’,比这样有限产情况下的安慰之死要‘惨’,对社会稳定略有不利。”有煤炭业人士如此看待当下的煤炭限产。
  
  分析人士认为,煤炭已经完全市场化,行业管理部门的行政干预不会对市场产生根本影响。在市场规则下,企业一旦减少产量,那么很可能丢掉市场。在保市场与减产量面前,生产企业、贸易商更多采取以量补价、降价促销的方式,但这又加剧了市场过剩。
  
  林伯强称,应该说限产自救是短期解决现阶段这个问题的惟一办法,但这个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非常困难,为什么这么说?关键是我们的产能太丰盛。
  
  “现阶段这种状况实际上是一个恶圈,价格越低,挖得越多,目前释放产能的动力比以前还足,因为这些企业必须用现金流来还贷款,来发工资,而且只有生产和销售相对正常,才能继续从银行贷款,所以说煤炭企业目前加大力度挖煤的动力其实比以前还足。”林伯强认为。
  
  在林伯强看来,当前,煤炭行业若能将多余的产能去掉,煤炭企业的日子还可以过得不错,如果不能有效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煤价还会继续下降。“煤炭消费的峰值为42亿吨至45亿吨,产能扩张的空间已经很小了”,这是大前提,必须看清楚。
  
  市场人士分析称,国内煤炭企业限产也未必能达到提高煤价的效果,因为在国内煤炭产量持续增长的形势下,煤炭的进口量却也依然在大幅增加。

上一篇:包装设备国产化进展顺利 指日可待

下一篇:液压机械行业加速科技创新 提升市场竞争力

相关资讯:

分享到: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