砸27亿补完短板后,海康机器人进入上市倒计时!
- 2022-12-13 14:45:36388
预案显示,海康威视直接持有海康机器人60%的股权,是其控股股东,此次分拆完成后,海康威视股权结构不会发生变化,仍将维持对海康机器人的控股权。
据悉,海康机器人上市的发行股数占海康机器人发行股份后总股本的比例不低于10%,募集的资金拟用于海康机器人智能制造(桐庐)基地项目、海康机器人产品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新一代移动机器人平台技术与产品研发项目、新一代机器视觉感知技术与产品研发项目、人工智能技术与工业软件平台研发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等方向。
海康威视表示,将海康机器人打造成为公司下属从事机器视觉和移动机器人业务的独立上市平台,并充分借力资本市场进一步加大海康机器人在机器视觉和移动机器人领域的研发投入,提升海康机器人盈利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值得注意的是,海康威视旗下主营智能家居产品的萤石网络科创板首发已经获得通过,本周五就将在科创板正式发行,萤石网络的成功过会,为海康机器人再次分拆打下了良好基础。
海康机器人营收增长迅速
资料显示,海康机器人成立于2016年,主营业务为机器视觉和移动机器人的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和增值服务,主要聚焦工业物联网、智慧物流和智能制造等领域,为工业和物流领域用户提供服务。
凭借海康威视多年来的技术积累,海康机器人在移动机器人和机器视觉领域具备较强的产品优势:
移动机器人上,形成了潜伏、移载、叉式和料箱四大类机器人 硬件产品线和机器人调度系统 RCS、智能仓储系统 iWMS 两大软件平台,覆盖了从原料入库、产线配送、半成品转运到成品发货的一整个物流运输环节。
机器视觉上,已形成2D视觉、3D视觉、智能ID三大产品线,产品包括工业相机、智能相机、智能读码器、立体相机、视觉控制器等;软件则包括自主开发的VM算法平台和满足物流企业中各类复杂场景的柔性读码需求。
目前,海康机器人移动机器人和机器视觉两个板块处于市场头部地位,移动机器人主要应用于汽车、锂电、光伏、3C、医药、消费零售等领域,交付机器人逾30000台;机器视觉主要面向工业与物流场景,服务全球客户逾7000家。
财务数据显示,2019-2021年,海康机器人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8.52亿元、15.52亿元和27.40亿元,实现净利润分别为 0.45亿元、0.65亿元、4.82亿元,业绩保持较快增长。2022年上半年,海康机器人实现营收17.66亿元,同比增长44.75%。
海康机器人上市早有准备
海康机器人为上市早有布局,今年1月,海康威视公告了海康机器人两笔总计超27亿元的投资建设项目,既是为了提高海康机器人运营的独立性,也是为了上市铺路。
其中,第一笔将投资15.34亿元建设海康机器人智能制造(桐庐)基地项目,在杭州桐庐建设海康机器人的智能制造工厂;第二笔11.66亿元建设海康机器人产品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规划在杭州市滨江区,主要用于海康机器人的办公、研发场所及配套设施场所等,两项资金均为海康机器人自筹资金。
两项投资将弥补海康机器人在生产制造与运营管理方面的短板,通过项目实施,可有效支撑海康机器人的持续研发创新,进一步提升海康机器人自有产品的生产交付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促进海康机器人业务持续发展。
无论是从营收还是业务布局上看,海康机器人都走到了即将上市的路口,此前在传出要被分拆上市的消息后,海康机器人也被券商市场普遍看好,已有多家券商机构给出“买入”评级。
如今移动机器人已经基本完成了对市场的培育,来到了规模化应用、拼快速起量的爆发阶段,行业资源越发向头部企业集中,海康机器人此时上市,将有利于提高技术突破与业务扩张的速度,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
国内电动汽车、锂电、光伏、半导体等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加之海外需求的持续释放,让未来几年市场对移动机器人的需求都将十分强劲。
Interact Analysis发布的《2022移动机器人市场报告》指出,移动机器人市场在2021年大幅增长,从相对疲软的2020年有所回升,出货量增长超过70%。长期来看,劳动力稀缺、劳动力成本上升、电子商务增长、柔性制造转型这些驱动力将一如既往强劲,持续推动着移动机器人市场发展。
预计未来五年,移动机器人的出货量将继续以每年约50%的速度增长,行业营收每年保持30%-40%增长,预计到2027年底,全球部署量将达到400万台。